本篇文章2615字,读完约7分钟
信托业的第一次跨越式发展得益于跨市场投资的许可优势和承接银行发行资金的特殊需求,催生了相当数量的以“融资方”为核心的信托公司经营理念。理财业务的核心理念是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以“投资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信托公司的管理层应该及时转变思维。

纵观国内外金融发展历史,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开放进程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民理财需求将得到充分激发,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理财市场,金融业也将进入理财时代。财富管理也是如此。信任有什么好处?记者近日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金融管理研究所所长、华澳信托业金融研究所高级顾问翟李鸿。

记者:理财是信托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功能角度看,信托行业财富管理转型有哪些优势?
翟李鸿:从信托的三大基本功能来看,信托行业自然适合理财业务。这三个基本功能包括长期规划、灵活性/灵活性和受益人权益保护。
长期规划。与赠与和代理制度相比,信托因其中介设计和持续管理设计更适合于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的长期规划。
弹性空房间。信托在履行其基本的制度功能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充分满足当事人的各种愿望,这在其他类似的法律设计中是没有的,包括设立方式的多样化、信托财产的多样化、信托目的的自由化和有形领域的扩大。

受益人权益保护的优势。保护信托权益的优势包括责任与利益的分离、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受益权的优先性、受益权的可追溯性和信托利益的超越性。
与其他金融系统相比,信托系统可以通过其长期规划功能提供多种生命周期和代际传承的金融服务,并通过其灵活的空功能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此外,其维护权益的独特优势基本上可以满足客户的大部分理财需求。

记者:在资产配置中,信任优势是如何体现的?
翟李鸿:资产管理是财富管理的后端环节,也是实现财富管理目的的核心环节。过去,我国分业监管的制度环境使得许多金融产品的投资受到严格限制。相对而言,信托业的投资限制最为宽松,其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房地产业三大领域的投资优势是其第一次飞跃的主要原因。

信托的跨市场资产配置优势使得提供不同风险回报类型的金融产品成为可能,从而最终实现信托的基本功能。综合资产配置通过创造金融产品,重组主要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层层分解,最终传递给具有不同风险回报偏好的投资者。如果投资范围过于有限,综合资产配置成本将上升,理财产品和服务将大幅减少。因此,信托的跨市场资产配置优势将成为信托业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坚实基础。

记者:从信托业向财富管理转型还存在哪些障碍?
翟李鸿:虽然理财时代的到来是大势所趋,从基本功能和综合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信托自然适合理财业务,但中国信托业向理财转型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障碍,其中制度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信托财产登记方法,这无疑增加了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沟通成本。虽然信托产品登记制度打破了坚冰,但信托产品登记解决了产品信息的透明和流动问题,而产权登记与之相关,但后者是从根本上激发信托业务创新的制度保障。中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不鼓励发展以管理财产为导向的信托。根据现行税制,受托人转让房地产需要缴纳3%~5%的契税。如果委托人以自己为受益人,将房地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则契税将发生在信托成立、存续和终止期间。信托产品的合理避税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从信托公司的内部动机来看,许多信托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财富中心,但大多数仍处于销售自己的信托产品阶段,只有少数机构能够提供真正的财富管理和全面的资产配置服务。原因在于三个因素,即规模不经济、产品创造能力不足和思维方式陈旧,阻碍了信托公司走向财富管理市场。

规模是不经济的。理财业务作为金融业的顶级形式,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有效分担高素质人才、豪华写字楼租金等运营成本。如果信托公司的客户基础狭窄,资产管理规模小,其理财业务的成本将会极高。高成本问题导致相当多的小型信托公司停滞不前。

产品创造能力不足。理财服务需要在各种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中实施。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因此理财机构需要积极创造金融产品来填补金融市场的空空白。然而,我国信托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项目融资业务,却过多地涉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其他市场,没有积累相应的经验和人才,导致产品创新能力较弱。

老式的思维方式。信托业的第一次跨越式发展得益于跨市场投资的许可优势和承接银行发行资金的特殊需求,催生了相当数量的以“融资方”为核心的信托公司经营理念。理财业务的核心理念是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以“投资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如果一家信托公司的管理层不能及时改变其思维,它将不可避免地延续“财富中心”作为纯粹“销售中心”的错误战略定位。

记者:对于突破上述障碍,你有什么建议?
翟李鸿:充分发挥功能优势。在未来信托业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过程中,还应注重长期规划、灵活性/灵活性和受益人保护的优势。由于法律层面的限制,虽然银行理财、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和基金子公司实际上都从事信托业务,但在上位法中没有信托法。可以说,目前只有信托业有正当理由利用信托系统从事信托业务,因此其自由发挥的空空间远远大于其他资产管理行业。信托行业在充分发挥信托基本功能优势的同时,应教育投资者,挖掘其财富继承性、安全性和长期投资需求,灵活满足客户的各种金融需求,并利用信托风险隔离体系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风险隔离安排。

强化综合资产配置优势。尽管我国信托制度仍存在诸多缺陷,但“一法两规”构建的信托制度框架仍为信托公司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投资范围环境,这是信托公司成为综合资产配置服务提供商的天然优势。信托公司应该抓住这一轮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完善自身的资产配置范围,进而转型为真正的综合资产配置服务提供商。只有将资本市场纳入综合资产配置范围,才能满足客户的各种理财需求。例如,股票市场本身具有传统项目融资产品所不具备的流动性和超额回报的优势。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信托公司财富管理竞争力的关键一步是创造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产品的创造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动力。资产管理行业通过创造新的金融产品来把握金融市场的无风险套利机会,可以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丰富的金融产品。

从根本上扭转战略方向。理财时代的到来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意味着信托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信托公司应该从根本上扭转其战略定位,重新审视自身的企业文化、风险控制模式、激励机制和财富中心功能。
标题:信托业需重新确立战略定位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5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