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53字,读完约2分钟
“抢红包”的大战已经传遍了中国。南北不分,老少都有广泛的参与和高度的热情,这超出了许多人的期望。据微信官方称,仅除夕夜一天,微信就收发了10.1亿次,每分钟打开165万个红包。大量资金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但手机系统的风险防范比传统的pc和intranet差,因此有必要防范客户的银行账户风险和“抢红包”带来的支付风险。

理论上,支付宝、微信和移动qq用户都有可能参与“抢红包”。在支付方式上,支付宝获得红包,直接进入银行账户,移动qq可以横向移动到微信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包括两个账户系统:变更账户系统和银行卡系统。玩家在获得红包后自动将红包存入微信换频道,然后换成银行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存在虚假交易和匿名转账的问题。

支付宝和微信都与银行卡捆绑在一起。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便利性突出,与银行账户实名验证相比,它们的验证门槛相对较低。与银行卡绑定削弱了原有手机银行强大有效的实名认证,可能威胁账户安全,带来支付风险。

春节期间,木马程序“假红包”窃取手机用户银行卡等信息,进而骗取用户银行卡资金的案件屡见不鲜;“假红包”不断发出欺诈指令,直接骗取用户网银和银行卡资金;“假红包”带有链接,然后设置骗局窃取用户的网上银行、银行卡和财富管理基金。

为了防止此类风险事件,微信提醒你不需要输入密码就能收到红包。因此,建议手机用户和“抢红包”的玩家必须认清风险,重视风险,防范风险。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发起方应采取有效措施提示风险,防控风险。管理者应加强认证管理,建立信用体系,支持管理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
标题:须警惕“抢红包”背后的支付风险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6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