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00字,读完约6分钟

2015年第一季度,北京和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均降至7%以下。据统计数据显示,京沪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投资放缓,但其金融、科技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同时,两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分别为75%和60%。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北京和上海第一季度的疲软数据并没有引起多大波澜。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上海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6.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为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期,北京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学者认为,与其他地区经济放缓的原因不同,京沪经济进入了“六大”时代,这是由其发展水平造成的。

到2013年,北京和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到93213元和90092元,在中国排名第二和第三,已经进入世界银行认可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4月2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胡在接受《21世纪经济导报》采访时表示,上海第一季度出现这样的经济增长是“合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较高水平、经济增长率下降是正常的。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据统计数据显示,京沪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投资放缓,但其金融、科技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同时,两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也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位,分别为75%和60%。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北京市政府顾问张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北京、上海等地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落后于全国,原因与产业和功能救济有关。“这是积极调整的结果”。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京沪经济已经进入“六大”时代

近年来,北京和上海不断降低经济增长目标。2014年,两地经济增长目标均为7.5%,实际增长率分别为7.3%和7%。到2015年,北京的经济增长目标被调整到7%左右,上海在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7%左右。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根据2015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北京和上海的经济增长率仍落后于全国。从2011年到2013年,北京和上海的经济增长率在中国排在最后两位。其中,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1%和8.2%,告别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时代,而2012年两地的经济增长率均放缓至8%以下。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2014年,北京和上海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3%和7%,但它们并没有成为中国最低的。主要原因是黑龙江、河北、山西、吉林和辽宁的增长率较低,分别只有5.6%、6.5%、4.9%、6.5%和5.8%。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2015年第一季度,东北三省、河北省和山西省的经济并没有大幅改善。其中,2015年第一季度,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也降至6.2%。

然而,京沪经济进入六次的原因与上述地区不同。

北京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主任刘兰芳指出,目前北京经济总体上是正常的,因为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人均gdp增长率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后,增长率将会相对降低,目前的放缓幅度不大。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北京的第三产业意义重大,所以当国民经济放缓时,北京不会快速下滑。相反,当国民经济加速增长时,北京的增长速度不能太快。”她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目前北京和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5万美元,仅次于中国天津。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8%和65%(2014年),在中国排名第一和第二。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同时,两地的高端服务业仍在快速增长。

例如,今年一季度,上海金融业增加值967.63亿元,同比增长28.7%,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7%。一季度,北京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59.3亿元,增长18.7%;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15.7亿元,增长11.3%。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胡指出,近年来,上海大力提高服务业比重。从长远发展来看,由于空发展空间有限,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不能放在上海,但研发和测试仍可以在上海进行,其他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部门将面临外迁。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由于结构调整

据我们了解,今年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放缓主要与投资和工业增长放缓有关。在投资领域,工业投资大幅下降,一些工业部门的产能增长放缓。

以上海为例,1-3月,上海固定资产投资1099.03亿元,同比增长3.2%。低于2014年同期6.5%的增速。

今年一季度,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41.94亿元,同比下降13.5%;工业投资169.51亿元,下降17.2%。

至于工业部门,放缓更加明显。一季度,上海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而2014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

行业方面,一季度上海企业工业总产值7471.78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下降7.1%;精细钢制造业下降6.0%;成套设备制造业下降2.9%;生物医药制造业下降1.7%。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只有汽车制造业和石化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实现了增长,增长率分别为5.4%和6.9%。

胡肖鹏认为,北京和上海一样,正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土地短缺,工业成本上升。一般工业项目必然会向外围转移,这是经济转型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弥补新产业."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北京也在加速非核心功能的解构,包括服装在内的一般批发业和一些产业正在加速向外转移。其中,北京汽车和现代汽车已在河北沧州黄骅港设立了整车厂。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低于去年同期的6%。其中,轿车31.6万辆,增长23.0%;卡车12.8万辆,下降23.4%。手机产量2004.5万部,下降52.3%;生产了175.9万台微机,下降了16.2%。

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北京的工业投资也在减少。今年第一季度,北京的社会投资总额增长了3.1%,低于去年同期的5.5%。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4.7%。

北京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部主任刘兰芳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北京投资和工业增速放缓,可能与北京申办冬奥会和加强环境治理有关。但是,北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非资本核心职能转移将是一个大趋势,这使得整体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

标题:京沪经济步入“6”时代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