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07字,读完约5分钟
《时代周刊》上海记者盛伟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热点。

互联网金融无疑是当前“窗口”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传统金融业持续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过程中,金融业发展迅速,但信息技术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与此同时,巨大的包容性金融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给it企业在跨境金融业、第三方支付、p2p、众筹、垂直搜索、互联网金融门户等方面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互联网金融已经处于风口浪尖,这是不争的事实。就p2p行业而言,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p2p平台的数量只有50个左右,但现在已经扩大到1728个。然而,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p2p平台运行频繁。在线贷款房屋的统计数据显示,问题平台的累计数量已达550个。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和风险控制,《时代周刊》记者采访了沈万红园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协会秘书长易焕欢。
“互联网加金融”相辅相成
《时代周刊》:“互联网加”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其中“互联网加金融”是最受关注的。如何理解“互联网加金融”?
易欢欢:互联网是一个基本的支撑手段,而金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手段。
中国金融融资等相关程度相对较弱,“以客户为中心”远远不够;互联网完全是“以客户为中心”。此外,互联网开始大规模烧钱,盈利能力很差。两者结合后,一方面,互联网可以弥补金融客户体验,弥补金融在快速反应等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金融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模式、利润机会和/和/。

时代周刊:早些时候,你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概念。第一阶段是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是在线的;第二阶段,根据数据重新定义新的财务方法;第三,用户抛弃了对整个平台的需求,每个人既是金融提供商又是消费者。现在是什么阶段?什么时候开始向下一阶段过渡?

易欢欢:我们应该还是在第一阶段,也就是从线上线下。第二阶段的产品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出,如阿里小额贷款;在第三阶段,随着第二阶段产品的不断展示,需求会慢慢出来。

《时代周刊》:在你看来,在目前的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中,谁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做得最好?
易欢欢:我认为应该是基金行业。我的理解是,基金公司和客户体验的产品标准化和碎片化相对简单。基金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例如,阿里的余额宝和东方财富(300059,股票吧)在互联网上买卖基金,包括整个互联网端基金。

银行和经纪人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银行的整个机制体系比较庞大和保守,整个it系统得到了国外的支持;第二,业务相对复杂;第三,传统业务非常强大,这将导致“左右逢源”的局面。

"传统金融拥抱互联网的时间不多了."
时代周刊: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与此同时,传统金融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例如,互联网基金销售侵蚀了银行的中间业务,p2p和网上小额贷款开始做贷款的资产方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和竞争力的提升,哪一个更大?

易欢欢:据我了解,升职肯定更重要。
《时代周刊》:与互联网企业相比,谁在互联网金融创新方面更具优势?
易欢欢:各有利弊。如果传统金融不能尽快融入互联网,我认为应该没有多少时间了。传统的金融业是严谨的,经过多次牛熊转换,它在产品设计方面更有经验;互联网企业具有创新性,对客户体验有很高的要求。将会有各种不同的灵活的新产品。

《时代周刊》:然而,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也有很多情况,比如发展非常迅速的p2p行业。你认为p2p行业在未来的空会有多大的增长?什么样的企业能在红海生存?

易欢欢:我不认为在小p2p之后会有任何机会。既然股市如此看涨,资本就会流向股市,竞争压力会很大。大p2p在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大更强,并在这一轮中生存下来。

《时代周刊》: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下一个机遇在哪里?
易欢欢:我认为下一个机会是与产业融合。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产业+x”,我们认为是“互联网+金融+产业”。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设计适合行业本身的金融产品。不管是保险、信托还是p2p都不重要,但重要的是要符合行业的特点。

《时代周刊》:你对互联网金融泡沫有什么看法?你现在开始产生泡沫了吗?互联网金融业何时会达到顶峰?
易欢欢: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比较小,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很难说中间是否有泡沫。
但我认为必须标出整个行业的最高点,任何行业开始稳步发展都会有一个标准。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上一波互联网浪潮的最高点是谷歌的ipo,中国网络概念股在美国的最高点是阿里巴巴在美国的上市。

我认为这一波互联网金融的高潮是蚂蚁金服和金鹿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因为一旦最大的公司上市,就意味着整个行业格局已经基本确立,然后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时代周刊》:未来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瓶颈?如何防范网络金融领域的风险?
易欢欢:瓶颈一方面是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是资产规模。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必须通过大数据来解决。传统的线下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在网上不可靠。
标题:易欢欢:互联网金融的风控要靠大数据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00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