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40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刘力贞
中央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当前市场上最热门的话题。随着各种谣言的不断发酵,市场上甚至出现了谣言澄清股价上涨的趋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进28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央企重组是一项长期目标,是在分类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进行的。他认为,虽然中央企业不能排除在五到七年内改制成三、五十个企业集团的可能性,但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规划尚未出台,大规模的“中央企业兼并浪潮”不太可能在近期出现,因此对中央企业的重组不可能有太早、太高的预期。

中央企业的市场化整合
截至28日收盘,四大航运中心企业的上市公司中国远洋、CSCL、中海发展和招商局轮船(601872,股份有限公司)的日均涨停,而中国联通和中国铁路上涨超过5%。自4月份以来,许多央企的重组概念股已经翻了一番。

中国南车(601766,Guba)与中国北车(601299,Guba)合并的示范效应点燃了资本市场对中央企业整合的预期。目前市场谣言满天飞。
李进认为,中央企业重组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五到十年时间才能实现。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中央企业目前主要在中国。如果它们被合并,将很容易导致垄断并推高价格。因此,合并和重组的可能性很小。由于中国铁路和中国铁路建设之间的激烈竞争,大量的资源浪费可以一起减少。在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未来几年中国钢铁行业将出现相对集中的企业重组。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交通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能源建筑相关产业、贸易文化旅游产业、信息产业等能够在国际上努力的产业,可能成为结构调整的热点。相反,它暂时不会被列入议程。

重组是一个长期目标
“中央企业重组的背景和动机是真实的,但信息往往不准确。现在推动结构调整的舆论比潮流高,应该理性分析。”李进说,中央企业重组是一个长期目标,是在分类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进行的。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总体规划尚未出台,大规模重组可能不会马上出现。在未来三至五年内,中央企业可能会围绕核心竞争力重组为六、七十家大型企业集团。五至七年内,中央企业可以改组为三十个或五十个企业集团。还有一些国家控股的银行、证券和保险金融企业以及铁路、文化和农业企业没有在SASAC监管范围内上市,因此估计总共约有100家广义的中央企业。

李进说,大企业的适宜性与全球经济形势、产业演进阶段、国家政治经济战略、企业竞争对手的变化、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中央企业并购要考虑六个因素,即增强国力、国际竞争、国际安全、国家活力、国家稳定和国有资产增值。未来一段时期,中央企业将从内到外创新,做大、做强、做优,与全球企业接轨,增加并购、分立、剥离等各种重组行为的频率。因此,中央企业的重组浪潮是可以预期的,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

深圳市达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刘翔表示,央企重组是一个宏大的战略,一些央企重组的传言背后可能有真实的逻辑。首先,南北车的合并为中央企业的整合创造了市场预期。其次,中国证监会最近修订了重组条件,这有利于中央企业的整合。此外,从中国经济转型过程来看,包括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新经济常态下的政策调整,后续还会有许多实质性动作。因此,以上市公司为基础的中央企业并购将会陆续出现。

周期性的重资产行业已经成为一个亮点
海通证券(600837,古巴)分析师认为,石油石化、建筑、电力、公用事业等周期性重资产行业的大部分行业已经从增量发展进入股票博弈阶段,面临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困境。重组和整合将有助于优化资源和改善竞争格局,从而对改善中央企业的经营状况发挥作用。

在钢铁工业中,有9个与钢铁(冶金)有关的中央企业。其中,有五矿集团、中钢集团、冶金科技集团、钢铁研究科技集团和冶金地质总局五大配套服务。有四个钢铁生产单位,即宝钢集团、鞍钢集团、武钢集团和新兴国际中国集团。假设生产性钢铁中心企业整合为两个,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鞍钢集团可能是北方的主体,这可能会促进已经上市的安本集团的整合。有此潜力,产量估计可达5000-6000万吨。如果宝钢和武钢在南方合并,产量将达到8000万吨。整合后,将赶上安米水平,统购统销,降低区域竞争,并带来一定的效益。

对于航运业而言,自2010年以来,航运中心企业重组的传言一直在市场上流传。大部分是关于中远和中海的上市公司。无论国家战略、中央企业改革、行业地位和高层执行力如何,预计中央企业航运公司的重组都将是一个高概率事件,实施时间可能不远。

在建筑业,中国铁路和中国铁路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业务方面占铁路建设市场的80%以上,这基本上是均势匹配,不是南北分割,而是“参差不齐”。中国铁建的地上业务比例略高,而中国铁建的地铁隧道市场份额更高,约占一半。如果合并,将有利于项目盈利能力的提高和国际市场的发展。

分析师认为,央企的整合重组是一个长期过程,股市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可能有利于透支和重组,但不利于培育慢牛市场。
标题:央企重组“长跑” 市场期盼“慢牛”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02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