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7字,读完约3分钟
家乐福、沃尔玛和许多其他超市因贴标签而被砸,然后被出售。我们的记者发现
广州日报(记者林晓黎)一些大型超市出售的肉实际上是在更换标签后出售的。昨天,《京华时报》报道称,记者暗访了北京的家乐福、沃尔玛和华联超市,发现剩菜被换成标签后出售。昨日,相关超市发表声明道歉,称将进行彻底调查。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违规行为并不是超市所希望看到的,但超市普遍存在的供应商派遣模式确实给超市的保鲜运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据报道,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暗访,记者在家乐福北京广渠门分店发现,每天早上6点,家乐福超市的工作人员会将前一天没有售出的冻乌骨鸡、鸡内金、猪肝等肉类配料拿出来,撕掉旧包装,用新的保鲜膜重新包装,最后贴上当天新的标签进行销售。在暗访过程中,其记者几乎每天早上都发现更换标签的现象。

调查:很难避免新销售员的非法操作吗?
记者发现,近年来,在大型超市更换生鲜商品标签、使用过期肉类等问题频频见诸报端。
“事实上,公司层面不愿意看到这些问题,因为损失和风险大于更换标签带来的好处。”一位资深超市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根据超市生鲜供应商的分析,大型超市出现此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超市目前的用工模式密切相关。为了节约成本,超市生鲜区的所有相关商品都是由供应商配送的,除了有保证的工资外,促销员还有销售佣金。

然后,问题来了。促销员会为了更高的佣金而减少废弃肉类的数量,一些不注重商品质量的供应商会视而不见,甚至鼓励促销员的行为。
供应商坦言:依靠自我检查
供应商承认,虽然可以查出废品数量,但由于人员不足和执法力度有限,许多超市并没有严格检查这一块,更多的是依靠供应商的自检。但是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都会严格对待他们的产品。

“报废等于损失,这通常是供应商的责任,这是供应商和推广人员最不希望看到的。超市向分支机构的销售和利润指标也将导致基层分支机构参与翻新和转售过期肉的非法经营。”前述老兵告诉记者。

“基层员工和供应商派工的违规操作,实际上是目前超市行业的一个头疼的问题,但这种问题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就像这个国家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一样,仍然有人冒险犯罪。”老兵这么认为。

不过,另一位超市人士告诉记者,要杜绝这类问题并非不可能,要靠超市来实施。此外,超市除了自行检验外,还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质量检验公司进行检验。

企业回应:
将进行彻底的调查和整改
昨日,家乐福对此报道做出回应,称家乐福将立即整改广渠门事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立即启动相关门店的自查自纠工作,并立即加强广渠门门店的食品安全培训和人事部的工作流程培训。

沃尔玛昨日也发表声明称,已立即成立工作组进行全面调查,并将全力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相关政府部门对此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采取进一步行动。

家乐福和沃尔玛均表示,他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销售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和人员严格遵守,不得违规操作。
标题:供应商派工驻超市生鲜区存隐患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07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