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9字,读完约5分钟
由中国发起、正在筹备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AIIB”)最近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为英国高调参与。当主要媒体争相报道英国进入AIIB时,包括南韩和澳洲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表示愿意尽快做出加入AIIB的决定。

那么,面对一系列被称为“盟友”的国家向AIIB示好的事实,美国如何回应?除了英国,目前哪些国家最有可能加入AIIB?在这些国家的“集体”求爱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神秘?

加入AIIB后,英国遇到了盟友美国,“很少掉以轻心。”
归根结底,“组织团体”向AIIB表示友好的惊人举动始于英国宣布将“正式申请成为AIIB的创始成员”的消息。在许多国际主流媒体眼中,英国此举所造成的冲击效应可谓“前所未有”。

英国《金融时报》3月13日写道,白宫上周四曾指责英国“迁就”中国。英国政府决定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这是一家以中国为首的新金融机构,可能会成为世界银行的竞争对手。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当这一罕见的谴责针对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时,英国正准备宣布,它将成为AIIB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并成为第一个参与该机构的七国集团(g7)国家。AIIB是中国去年10月发起的,资本规模为500亿美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几十年来,英美一直是西方政策的支柱,美国谴责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这是一个罕见的转变。这也突显出美国对中国试图创建新一代国际开发银行的担忧,这可能会挑战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全球机构。美国一直在游说其他盟国不要加入AIIB。

“英国”几乎没有与美国协商就做出了这个决定,而G 7仍在讨论如何处理新成立的AIIB。《金融时报》援引奥巴马政府一名高级官员的话说。
英国领导了这个团队,许多国家都“渴望尝试”加入AIIB
就在英方表示将申请成为AIIB创始成员国的几天后,包括南韩、法国和澳洲在内的许多国家也报告说,它们将在不久的将来决定是否加入AIIB。
据韩联社3月15日报道,韩国政府相关人士15日表示,到本月底,韩方将决定是否申请成为中国领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并向中方转达相关意见。

韩联社报道,中国希望韩国在本月底之前决定是否加入AIIB。韩国政府的立场是,为了保证韩国作为创始成员国的地位和影响,它应该努力在本月内得出相关结论。

韩联社还评论说,对韩国来说,加入AIIB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可以让国内建筑企业正式进入亚洲地区,进一步赢得国际声誉。然而,除此之外,遏制美方也是韩国必须考虑的问题。

此外,包括法、澳在内的许多国家政府都表达了加入AIIB的意见。日本《每日新闻》援引法国外长法比乌斯3月15日在东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声明称,法国“不会完全拒绝加入,并正在研究如何加入AIIB。”据澳大利亚报纸3月14日报道,澳大利亚财政部长乔·霍基已经明确表示,政府可能会加入中国提议的AIIB。

美国盟友“有组织地”展示AIIB背后的神秘
为什么一系列被视为美国“传统盟友”的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会选择“组织团体”来表示对AIIB的善意?一些分析人士表示,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AIIB创始成员国的资格申请将在近期到期。

媒体援引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话说,对于尚未加入AIIB的国家,确认创始成员国的最后期限是今年3月31日。显然,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更多的国家将考虑申请加入AIIB。

如果最近申请的英国最终成功,它将成为AIIB第28个有意的创始成员国。之后,按照原计划,AIIB将在2015年6月底前完成章程的谈判和签署,确保在2015年底前投入运营。

此外,许多分析家认为,以联合王国为代表的美国“传统盟友”之所以极力讨好AIIB,可能是因为它们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对美国主导的旧国际金融秩序的不满。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战略研究所和崇阳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义桅最近撰文指出,金融服务业是英国奉行务实主义的支柱产业。因此,英国很清楚,作为AIIB的创始国之一,它在未来国际金融结构中的地位和意义是非常不寻常的。在抓住中国崛起红利的过程中,经过几年的折腾,英国开始引领西方潮流,以人民币离岸和清算中心来提升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国人意识到,把握中国的崛起是确保其在世界上影响力的一个新秘密。

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在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相反,美国反对中国这样做。在过去几年中,美国不断迫使其欧洲和日本盟友将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代表权转移给新兴国家,但它始终保留其在世界银行的主动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否决权,这已经使其盟友普遍感到不满。美国承诺增强新兴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发言权,但国会的反对意见放弃了。美国的盟友感到美国正在阻止新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形成,他们再也不能指望美国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标题:美国盟友为何“组团”示好亚投行?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07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