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9字,读完约1分钟
人民网北京3月20日电(记者托马斯·李)2014年,新一轮国有企业混合改革、蓬勃发展的M&A市场和活跃的上市公司资本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私募股权投资浪潮。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互联网、生物医学等领域可能会成为业界继续追逐的热点。与私募股权基金的爆炸式增长相比,合格的投资管理人才存在缺口。

私募股权投资汇聚互联网
根据《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年度报告》,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募集了448只可投资中国大陆的基金,423只已披露的基金募集到631.3亿美元,超过了2008年的最高纪录。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开始复苏。2010年和2011年,市场强劲反弹。2012年,由于ipo放缓,融资规模下降。2014年,新筹集的资金数量和筹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奥富生尊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佳城向记者表示,2014年《新中国九条》单独列出了私募市场培育,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私募制度,发展私募基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证监会出台了相关措施,设立了专业监管部门,为行业发展创造了环境。

李佳城表示,去年,互联网、房地产、生物医药等是该行业投资的热点行业。其中,互联网投资案例数量居首位。今年,市场仍显示出对互联网的追捧和大量投资。不过,他认为,市场的热潮应该引起警惕,私募股权公司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势和熟悉的行业,以避免追风带来的潜在风险。那些不容易被互联网技术取代的实体产业,如酒店和餐馆,值得关注。

合格的投资管理人才存在缺口
“待撤销投资项目的积压、对被投资行业的控制以及合格管理人才的缺乏是私募股权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私募股权投资领域的学者陈建国告诉记者,几年前创业板的推出点燃了中国一个半市场的热情,创造了“ipo前”这个词。数百家私募机构追逐一家公司并不罕见,该公司的估值甚至达到前一年利润的几十倍。

“但随着IPO的暂停和退出渠道的缩小,私人投资者被迫向前投资,转向M&A市场。目前,私募股权基金撤回投资项目的积压仍是该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陈建国说道。

李佳城认为,投资更多地是因为成本降低而向前推进,并以较低的价格进入潜在企业,但随着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也在增加。此外,对于特定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对民间投资能力的检验,因为控制金融风险并不意味着了解被投资行业的发展趋势。例如,在过去的几年里,每个人都在投资光伏,但随着欧美市场的双重反制措施,相关企业受到重创。

“单纯寻求资金并投资于企业的私募将被市场淘汰。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产业链支持、金融服务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服务等问题都已经摆上了谈判桌,最终考验的是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人才的积累。”陈建国说道。

李佳城表示,随着私募股权基金数量的增加,该行业需要更多合格人才。目前,高校培养的金融专业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教材版本需要更新。他以自己的企业为例,表示目前公司从高校筛选金融人才进行商学院项目培训,并获得市场认可的国际金融资格。
标题:私募股权投资扎堆互联网 基金数量增长暴露人才缺口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09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