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5字,读完约7分钟
北京新闻地图学/史春雷
(来源:公司2014年度报告:苏
随着金融业2014年年报的相继发布,银行、券商和保险公司都交出了去年的成绩单。
在已发布的包括业绩报告在内的7家银行的年报中,除平安银行外,30%的净利润增长率引人注目,其他6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银行告别了为了赚钱而撒谎的时代。

与银行整体的惨淡表现相比,上市券商迎来了春天,因为牛市始于去年下半年。《新京报》记者从中信证券了解到,所有券商都在集中招聘,平均工资增长了20%。然而,在当前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下,券商开始“摸着网”寻找新的增长点。

除了经纪公司,去年上市保险公司的表现也让其他金融企业格外眼红。其中,平安净利润同比增长39.5%。此前,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14年全国保费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

《新京报》推出了一个关于财务年度报告的专题,帮助你了解数字背后的真相。
上周,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中信银行相继公布了2014年的成绩单。这三家银行都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净利润增长率明显下降。只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已经下降到一位数,而中信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则低至3.87%。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银行越来越难以躺下来吃掉息差。在上述三家银行中,只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去年的息差没有下降。告别躺着赚钱的时代后,银行的盈利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中间业务和非利息收入成为招商银行的利润突破口,首次占到30%以上。

在业绩集体下滑的情况下,不良贷款也集体双升。由于不良贷款持续恶化,银行不允许提取更多利润计提拨备,导致银行利润增长率整体下降。“坏”的双升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随时可能爆发的一颗地雷。

在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之际,哪种模式具有后发优势?谁能克服一切困难,成为未来股份制银行之王?
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之间的息差收窄
2014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央行两次降息给息差带来压力。2014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净息差为2.5%,中信银行为2.4%,招商银行为2.52%。从趋势来看,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是三家银行中唯一一家息差没有下降的银行。所谓利差是指贷款利息收入和存款利息支出之间的利差。利差越大,意味着空银行的利润越大。

根据年报,中信银行去年的净息差收窄了20个基点,而招商银行的净息差收窄了30个基点。
事实上,2014年前三个季度,招商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这种“量补价”的策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息差表现。从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息差分别下降了14个基点、15个基点和11个基点。郭进证券分析师认为,高回报贷款比重下降,低收益银行间资产和高成本银行间负债比重上升,是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利差持续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第四季度,在招商银行改变战略并开始收缩银行间业务后,息差出现逆转,与上月相比上升了约0.02个基点。

擅长企业业务的中信银行对息差的压力更大。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报告,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信银行基于企业贷款的业务结构将受到严重影响。其次,该行在存款定价方面较为激进,同时也迅速提升了互联网产品(如薪酬炊具)对零售银行的影响。2015年,降息周期下的息差压力仍然相对较高。

这也是整个行业的普遍问题。目前,市场一致预期央行今年将降息一至两次。考虑到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和降息周期的叠加,2015年银行的息差将继续下降,银行急需转型。

招商银行“吃准”非利息收入
银行改变计息的盈利模式后,依靠什么盈利?这取决于中间业务和非利息收入。在上述三家银行中,招商银行已经建立了多年的零售业务,其在非利息收入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2014年,招商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首次突破30%,达到32.74%,同比增长7.04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卡手续费和托管业务佣金均占25%以上,这是非利息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4年是田惠宇掌管招商银行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去年,他提出了“一体两翼,轻装上阵”的目标。“一体”是指零售银行,“两翼”是指公司金融和银行间金融。

最近,招商银行频繁行动,在前海银行设立了交易银行部,并与中国联通筹建了消费金融公司。“招商银行围绕零售银行打造全面服务竞争优势的理念已经很明确。”根据中国证券的研究报告。

与中信相比,浦发的零售业务起步较晚。2014年上半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提出了“三脚凳”计划,即在银行业务方面,要均衡发展公司、零售和资本三大板块,完成大型零售业务的结构调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行长朱认为:“没有对公众开放的业务是不强大的,没有零售是不稳定的,没有资本业务是不富裕的。”

根据2014年年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三大业务结构(公司、零售和金融市场)的比例逐渐接近60: 20: 20。在2013年的数据中,三者分别约占70: 15: 15。
然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陈海宁认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20%以上,利差收入首次降至80%以下。“我们用了三年时间把非利息收入的比重从11%提高到20%,这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长,也是浦东发展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谨慎应对的结果。但是,与业内基准相比,它仍然很低,在学习空空间方面仍有很大进步。”

中信证券的零售业务份额接近浦东发展银行。去年,中信零售金融营业收入为237.88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19.9%。去年,中信银行全面启动零售战略第二次转型,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打造零售业务渠道、产品和团队体系优势。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国强昨日表示,中信银行今年将推出直接银行业务,并扩大智能网点布局,通过互联网分批吸纳客户。

不良率的恶化降低了银行利润
不良贷款的持续恶化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隐患,这随时可能敲响警钟,甚至海外机构也在唱响中国银行业的空。
在三家银行中,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为1.3%,同比上升0.27个百分点;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0.97%,同比增长0.23个百分点;招聘率为1.11%,比去年年初高出0.28个百分点。由于不良贷款持续恶化,银行不允许提取更多利润计提拨备,这也是影响今年银行利润增长率整体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4年,中信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220.74亿元,比上年大幅增长94.88%。中信银行副行长孙德顺表示,风险增加的原因如下:一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风险,着力提升风险对冲能力;二是加大不良贷款的核销和处置力度,尽可能补充损失准备金,做好核销准备。去年,该行拨备前利润达到782.47亿元,同比增长21.33%。计提后,净利润增长率仅为3.87%,在上述三家银行中垫底。

然而,根据招商证券的分析,中信银行的“不良”敞口相对充足,预计2015年的拨备水平与2014年基本持平,利润增长将由空.释放
银行已经制定了一个很好的计划,但不良贷款的情况可能会继续。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认为,由于经济增速仍处于下行状态,银行不良贷款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但总体上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孙德顺还预测,2015年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总量和比例将略有增加。

新京报记者苏郭
相关报告见b07-b09
标题:不良率恶化拉低银行利润 银行业绩增速跌入个位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2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