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5字,读完约7分钟
3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升制造业水平。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设备和高科技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节能新能源汽车、动力设备、新材料、生物医学和高性能医疗设备、农业机械设备。会议还决定出台《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升级绿皮书目录指引》,并进行动态调整和滚动推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制造业升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顺应“互联网加”的发展趋势,指出了10个重点发展领域,即“中国制造2025”有望将“互联网加”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引入,具体实施路线图已基本形成。

亮点符合“互联网+”的趋势
会议指出,中国正在加快工业化进程,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业包含更多的中国创新因素,更加依赖中国设备和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强调,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业内普遍认为,“互联网+”的概念是在两会期间与“中国制造2025”同时提出的,这本身就值得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了遵循“互联网+”的理念,即“中国制造2025”有望引入“互联网+”这一重要发展理念。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伟早些时候表示,工业互联网将“互联网+”与产业结合起来,是顺应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产业转型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最早实现“互联网+”的产业之一。工业互联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现实中,许多企业也注重应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据估计,在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将带来至少约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苗伟还强调,“互联网+”在空有很大发展。目前,互联网应用大多在营销、售后服务和采购方面,如b2c和b2b;未来,颠覆性创新和全新的生产方式将在制造过程中产生。

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网络经济与知识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吕本富告诉《经济信息日报》,“互联网+”的意义在于通过信息技术重组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互联网+”将激活中国制造业,促进中国经济升级。

阿里研究院院长高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表示,“互联网+”的实质是互联网转型后传统产业的在线化和数字化转型。事实上,这是一条从增量到存量的改革之路。互联网融合了传统企业,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这两种力量的融合将创造新的更大的经济发展势头,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

这条公路路线侧重于开发10个主要区域
执行会议还明确表示,“中国制造2025”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设备和高科技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设备、新材料、生物医学和高性能医疗设备、农业机械设备,并加强工业

对此,业内大多数人士表示,提出10个重点发展领域意味着“中国制造2025”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一个具体的实施路线图。
苗伟说,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它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不多,产业发展需要突破一批重大技术装备。此外,中国应该有一些重要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根据这一思路,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了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会议透露,根据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优势,确定了10个重点发展领域。除了推动中国急需的技术和领域的发展外,它还将继续推动中国目前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的发展,以确保中国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和未来的竞争力。

目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阶段,既有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有前所未有的机遇。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早些时候表示,中国制造业曾一度存在“从现实走向虚拟现实”的危险趋势,存在资本解放、人才流失、要素转移、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组中,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振兴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例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和“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复兴战略”、法国的“新工业法国”等等。因此,《中国制造2025》适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发展重点,这无疑为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指明了发展道路。

根据博世拉基金研究报告,中国许多行业仍处于行业3.0阶段,如机器人、添加剂制造等核心技术,技术路线和标准需要制定和统一。工业4.0将是中国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工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

预计将陆续出台支持后续政策
与此同时,执行会议决定出台《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升级绿皮书目录指引》,并进行动态调整和滚动推进。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发展,争取重点突破,取得实效。税收、金融、人才等政策应该倾斜。不懈努力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因此,“中国制造2025”的后续配套政策将陆续出台,其中将包括各方面的财政、税收、金融和人才政策。

事实上,在“中国制造2015”被提出后,业内专家提醒任忠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国家层面看,要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尽快出台具体配套措施,抓住机遇,提升制造业重点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实施国际并购。从企业层面来看,要加快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将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改变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粗放型制造,推进绿色制造。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德工程学院副院长冯晓也表示,“中国制造2025”是实现工业4.0的中文版,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德国人才培养的经验值得借鉴。然而,在当前的数字时代,不推荐德国在1880年工业化早期建立的“学徒”制度。相反,应根据当前技术迅速更新的趋势,建立与职业平行的终身教育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向德国学习,开设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特殊职业学校或大学课程,形成与职业相结合的终身教育。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有必要加快以宽带、无线互联网、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阿里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以公路和铁路为代表的物流网络、传统金融机构、能源设施和零售网络是传统工业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宽带、云计算中心、互联网金融机构等软硬件设施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基础设施”,未来应给予发展支持,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表示,将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宽带中国”行动计划;与此同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电信服务的补偿机制已经得到研究和引入。此外,MIIT还表示,将为小微企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它们成长和发展。
标题: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浮出水面 重点发展10大领域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3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