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4字,读完约4分钟
面对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决策部门决心再次打开稳增长的政策工具箱。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将主要集中在增加有效投资上,投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环保、水利、交通和通讯四大领域。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们没有采取短期的强有力的刺激政策。可以说,在运用政策方面仍有很大的回旋余地,我们的工具箱中仍有许多工具。

从实际角度看,地方政府领先于中央政府。近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实施意见》。该提案包括66项措施,涉及7个领域的136个示范项目,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交通设施、能源设施、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和“尖端”产业。据估计,吸引的社会投资额将大大超过前三批的总和2600亿元。

3月26日左右,贵州省11个城市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2417.23亿元。此外,从年初在各省(区、市)召开的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各省普遍强调要“突出和加强投资在稳定增长中的关键作用”。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报道,中央政府即将推出新一轮稳健增长政策,政策工具的选择与地方政府更加一致,重点是增加有效投资。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些项目正在筹备和保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李普民表示,项目库将围绕“七大投资项目、六大消费项目和“一带一路”三大战略,围绕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进行充实,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滚动机制。另据消息称,本轮有效投资将主要增加基础设施,尤其是环保、水利、交通和通讯四大领域。

“经济危机过后,中国长期依赖的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将不会重现。同时,次贷危机后,国际分工仍停留在原有模式,这使得中国难以从产业链的低端走向高端。因此,空在未来产业结构中的需求主要在中国。由于消费需求只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启动,因此仍然需要投资支持来稳定中国经济和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加国内需求。我们不能因为过去投资中的一些失误而忽视投资。目前,中国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稳定增长,还可以帮助产业结构升级。这是一个双刃剑策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杰。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中心的客座教授李自然表示,经济增长在需求方面有“三驾马车”。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无法大幅提升,这将有利于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因此,在刺激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有必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有效提高投资效率。当前的投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铁公基”。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的投资主要用于弥补不足、调整结构和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基于这一考虑,政府在2014年推出了七个主要工程包和六个主要消费项目。

具体的投资领域可以从国家发改委近期在各地的研究方向中看出。3月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主任的带领下,从几个方面调查了当地的经济形势。从行业分布可以看出,国家发改委主任许在辽宁调研时,实地考察了沈阳、大连的深谷集团、东软集团(报价600718,咨询)、大连重工(报价002204,咨询)起重集团、大型船舶海洋工程等企业,以及本钢集团、沈阳机床(报价00410,咨询)、瓦州集团李普民在山东、安徽的调研情况。 考察了电子信息、新兴产业、能源化工、特色农业、老年保健等重点产业和企业的运行情况,以及工业园区、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情况。

新一轮投资即将开始。一些专家提醒我们要注意投资的效率,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指出,政府在投资创新时,应该避免过去在推动创新方面的习惯做法和错误。例如,各级政府不应该进行风险投资,更不用说贷款了。政府不应该是初创企业的管理者,而最多只能跟随投资,成为一个小的有限合伙人。如果政府想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就必须谨慎,严格控制其规模,明确其使命。“我们吸取了惨痛的教训:上世纪90年代,中国第一家由政府牵头的风险投资公司破产。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动用大量地方资金支持光伏企业,也遭受了巨大损失。”他说。
标题:稳增长政策工具箱即将再次开启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5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