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8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长安街京津冀花卉地图。
三地错位发展只是北京的一个中心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将出台,定位将大幅调整
京津冀协调发展已成为国内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提出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以来,已经一年多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它被列为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并列的三大经济带战略。但是,由于京津冀的定位和利益协调涉及面广,顶层设计比预想的要困难。据说相关的规划大纲已经修改了十几个稿,至今仍有争议。据悉,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的《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将于近期出台。

据知情人士透露,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早在今年2月10日由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就已确立。
新华社同日报道:“习近平指出,缓解北京的非资本功能,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标应该是明确的。通过缓解北京的非资本职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结构,我们将找到一条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人口密集地区的优化发展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思路要清晰,坚持改革第一,改革措施要有序推进。方法要明确,着眼长远,着眼长远,稳扎稳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长期工作。”

从目前媒体报道的《规划纲要》内容来看,据知情人士透露,从来没有一个规划纲要如此详细、有力,哪个企业搬到哪个地区,每条路修到哪里都写得清清楚楚,有一个年度计划和问责措施。例如,在产业转移方面,《纲要》明确列出了北京二环路和三环路应该转移多少企业。交通一体化的清单将具体到北京、天津和河北有多少条断路,以及如何解决;中国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委员会和民航总局的职责是什么?此外,《纲要》还确定了2015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项目。有许多行政障碍和重大项目,将在高级官员的协调下“出乎意料地得到提升和落实”。天津滨海新区党委书记宗表示,《纲要》对区域发展的约束比“十二五”规划更为严格。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信息工程负责人、安邦首席研究员陈红认为,这一信息表明,中央政府对京津冀一体化只是做了一个综合规划,从战略到实施细则再到具体工作,都存在诸多争议和困难。下一步是三地政府如何运作和实施。从目前的观察来看,不同地方对《纲要》的态度是复杂的、急切的、紧迫的和纠结的。

中央顶层设计专门针对详细规划
据悉,即将出台的《纲要》对京津冀“北京四中、天津四中、河北五中”的定位进行了重大调整。除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四个中心位置外,天津的定位调整为一个基地、三个片区,即国家先进制造业R&D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导区。河北省已调整为四个基地,主要涉及产业转型升级、贸易物流、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科技成果转化。据参与《纲要》编制的人士介绍,“北京是调整后的唯一中心,多中心意味着没有中心”,顶层设计更注重三地的错位发展。

北京四中的定位确定了,解放北京非资本职能的方向开始明确。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诗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职能和产业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不符合的要依法解决。“2015年,北京决定放松一系列教育和医疗项目,推动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外辐射。”2015年,北京将发布一份“和解”名单,其中包括一些制造业、一些中心城市的批发市场、一些高校、一些医院和一些行政机构。

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北京的思路很明确:原则上不再发展一般制造业,扩大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航空空航天、高端装备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节能环保朝阳产业。

突出北京金鸡不再提中心
这三个地方的错位发展很难解决
陈红在内部讨论中表示,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巨大差异的战略整合,京津冀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三地发展战略的根本冲突和不协调。长期以来,北京的发展战略一直是加强第三产业。这种做法已经取得了成效。2014年,北京服务业经济占78%;天津的发展是搞大工业和重工业,空的方向与北京完全不一致,不容易与北京融合;河北从事资源型产业和重工业(如矿山和钢铁)。这种三地发展中的矛盾和不平衡是长期形成的,与巨额投资有关。京津冀一体化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怀疑。就像三辆车在不同的道路上朝着不同的方向行驶,他们已经跑了几十年了。现在突然之间,有人说去南方的应该去北方,去北方的应该去南方,去东方的应该去西方。大家聚在一起一定非常困难,而且会投入很多资源。

要素和产业转移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影响不可低估。根据京津冀一体化的基本情况,北京定位为出口国,“承接合作”是河北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应该释放其非核心功能,这体现在人口和产业的迁移。在产业调整方面,北京将限制产业发展,并退出部分产业。事实上,北京的工业发展近年来一直受到限制。2014年,北京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545.5亿元,几乎比同期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低一半(上海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8164.79亿元)。这证明北京的城市定位是正确的,体现了首都的功能和首都经济的特点。就北京而言,工业不多。如果大量产业在政策要求下再次转移,不仅会对缓解北京的城市病起到作用,还可能为北京创造自下而上的工资。

解决首都的非核心职能是第一步
无论《纲要》最终如何部署,“北京中心”的地位和解除首都的非核心职能都没有悬念。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位于北京市中心、被称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就已经开始搬迁。然而,由于这两个市场太大,不可能在一个地方确定和实施它们。在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中,河北省许多可能承担贸易和物流基地职能的地区已经开始抢夺。今年1月1日,河北省廊坊市新批准的鸿门服装城开业,80%以上的商家来自北京。一些“被批准”的经营者被派往河北省白沟和永清进行检查,而大红门商人则前往怀来、廊坊和石家庄进行联系。

3月27日,当《纲要》宣布即将发布时,“协调发展,共赢未来——2015年北京石家庄非资本功能救济对接会”在北京召开。这一次,石家庄开枪了。
在这次会议上,两个城市就北京和石家庄之间的贸易和工业和解达成了高度统一。北京市西城区和丰台区政府认为,石家庄在承接北京商业、贸易和物流产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乐城国际商贸城规模宏大,规划理念先进。北京市西城区和丰台区将积极引导辖区内的商户入驻项目,推动石家庄商户做大做强。

石家庄市副市长刘在对接会上表示,石家庄市将全力支持北京市非首都职能的转移。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石家庄正在利用非资本功能迁出,抓住机遇,并以高调的方式承接审批和大红门的搬迁。

承接北京的对外移民贸易,河北领先天津
从北京的区位特点来看,河北和天津是承接非资本功能的天然最佳选择。在这一年里,河北和天津从未停止争夺优越的移民资源。
据知情人士透露,规划将明确三地的区域定位:北京定位为“R&D中心”,天津力争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河北向“全国物流基地”发展。
基于河北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定位,石家庄在竞争中不断向“商贸物流中心”冲刺。在这次京石非资本职能对接会上,政府的积极态度被视为一个巨大的政策效益。

京石对接符合双方的需求和利益。中国市场学会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徐鹏飞认为,随着石家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北京的非资本职能亟待外移,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石家庄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结合京津冀的协调发展,潜力巨大。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批发业从业者不想被“分散”,而是想被整体转移。今后,石家庄需要在承接北京批发业态转移的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安排。

“在北京放开非资本职能的战略布局中,对外放开部分产业,不仅是这个大都市的减负,也是河北区域经济的增长,这是各方共赢的政策。对河北商贸业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石家庄市乐城国际贸易城董事长林乐平在会上说,石家庄是离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是京九大动脉上最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有很好的商业基础。石家庄承接北京批发贸易的救济,可以尽快形成一个大的商贸城,从而带动冀中、冀南城市的发展,这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北京的贸易救济政策和广大商贾出国后想做大做强的多方利益。

十亿
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
国际交流中心
渡船
国家先进制造R&D基地
国际航运核心区
金融创新示范区
改革开放先导区
河北省
产业转型升级
商业物流
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
标题:传京津冀定位较大调整 三地错位发展仅北京1个中心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5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