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53字,读完约8分钟
北京的“超级大户”是如何玩a股的?本报2月3日发布的独家调查“超大型家庭a股去向”首次揭示了这一秘密群体的冰山一角。
那么,“超大家庭”从何而来?他们如何在危险的a股市场上赚到“第一桶金”?在各行各业的股神改变他们的市场的市场河流和湖泊,他们怎么能繁荣?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记者们又一次回到了源头,重现了“超级大户”的繁荣岁月和他们在江湖中崛起的历史。

超大家庭的“丰年”
在市场斗争的最初几年,就像许多早年进入市场的投资者一样,他听到了这个消息,和银行家一起作为每日限额行刑队工作,但从未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即将步入30岁高龄的被提拔为山西太原一家前缀为“钟”的国企年轻科级干部。然而,在退潮的时代,当他正值壮年时,他无法抑制内心对平庸的厌倦和对财富的渴望。

在国有企业做出“留职停薪”的决定后,刘晶尝试了各种“赚外快”的生意,几个通过“包车”往港口倒煤的单个生意也让他第一次尝到了赚钱的滋味。然而,这个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关系,并且有一个可以喝酒的好胃,这使他逐渐开始退休。

1995年,刘晶开户并进入资本市场。在市场争斗的最初几年,就像许多早年进入市场的投资者一样,他听到了这个消息,跟随银行家,并作为每日限额行刑队工作,但从未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直到他购买并长期持有苏宁电器。

“苏宁电器给我的启示是,与其追逐每日市场波动的大起大落,不如持有一只潜力较大的成长型股票,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刘晶在接受记者独家采访时承认,苏宁电器之战成为他在股市扭亏为盈的转折点。

2003年,刘晶一个人带着70-80万本金去了北京。从今年起,他正式告别“行业”,成为“全职股东”。随后,他凭借大量头寸持有了几只重组概念股、st股和成长股,并在12年内实现了资产100倍的增长,从而成为一个“超大型家庭”。

10年前,当以刘晶为代表的第一批“专业投资者”逐渐找到了自己的a股游戏通关工具,并向“超大型家庭”目标迈进时,许多同期从国企下海的年轻人仍沉浸在工业财富创造的黄金时代。

几年前,提前实现了财富自由的王先生成为了一名专业投资者。通过过去几年在牛和熊方面的经验,他也成为了“超级大家庭”的一员。目前,他正计划发行私募,希望借助西方量化交易系统帮助客户实现稳定的财富增长。

在山西,煤炭行业一度被认为是致富的最佳途径,大量富有的“煤老板”是煤炭黄金时代的产物。然而,随着煤炭的整合和行业的衰落,煤老板们也在尝试新的方法来增加资产的价值,股票市场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煤矿不愿意卖超过1亿元。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可以卖出数千万。现在有数百万人不愿意接手。”一位来自山西的私募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多勉强保住自己财富的煤老板已经转移到他们不熟悉的资本市场。

不同风格的交易技巧
调查显示,无论是以为代表的价值学派,还是以赵为代表的趋势学派,a股市场上的“超级大户”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政策高度关注和极度敏感。

如何从几十万本金中赚到亿万富翁?每个“超大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套投资理念和交易方式。刘晶是北京金尚汇富资产管理中心的管理合伙人,是一个“超大型家庭”,他也有一套适合自己和a股市场的投资体系。

“我告诉你实话,我没有任何内幕消息,而且我也不听重组的传言。我只依靠公开信息来判断和分析,当我发现有潜力的公司时,我会以高价收购它们。”在两个小时的晚餐聊天中,刘晶承认,由于过度购买,他曾多次成为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

在投资重组股票时,如何确定投资目标的价值而不是所谓的“赌博”?刘晶的逻辑是,只要中国的IPO受审批制度的约束,上市公司的“外壳”就可以称之为资源,不会被轻易抛弃。相反,由于一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已经下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他们更容易从“乌鸡”到“凤凰”。

一旦目标锁定,刘晶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频繁地进行短期任务。相反,他将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至少六个月到两年,并且在利润超过50%之前不会考虑出售它,然后寻找下一家故事在底部的公司。

在资产超过1亿的“超大型家庭”中,与股票市场的财富积累不同,“工业”玩家依靠工业完成大部分原始积累并中途进入股票市场更具代表性——不同于前者的自给自足的盈利模式,后者的交易策略更为犀利,风格转变和转换更为频繁。

来自山东的赵先生是北京一家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早年,他在矿产生意上积累了数亿美元。在过去的两年里,他只是简单地卖掉了公司。除了将一些资产委托给私人银行,他还亲自交易了一个股票账户。账户初始资产超过9位数。

在进入a股市场之前,大多数人拥有自己的产业,或房地产,或商业,或煤矿,有些人通过房地产投机赚了第一桶金。商人的直觉告诉他们,无论什么是短缺的,他们都会抓住它。因此,他们不会像专业投资者那样寻找被市场扼杀的“烟头”,而是在某一轮市场刚开始时就跟进,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最大的利润。

"去年蓝筹股市场显然是由富人驱动的。"去年12月,深农投资总经理陈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些人反应很快,也很尴尬。他们就像草原上的角马,那里有草可以迁徙,所以他们越来越胖...

在调查中,《上海证券报》记者发现,以为代表的价值学派和以赵为代表的趋势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政策高度关注和极度敏感。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存量资产的背景下,盘活股市意义重大。在这样的大政策背景下,股市有条件进一步走牛。”刘晶表示,特别是在目前房地产和矿业等传统吸金家庭低迷的情况下,最近大量资本加速进入股市的现象尤为明显。

如何实现“长寿”?
面对记者的提问,刘晶承认,投资者必须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任何投资者都不能避免犯错。只要你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你最多只会损失时间。

“看着他爬上高楼,看着他招待客人,看着他的建筑倒塌……”自1991年a股诞生以来,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随着市场的起伏,各行各业的股神也轮流出现在舞台上,然后轮流倒下。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在电视台做了很多节目。许多过去引人注目的人已经消失了。”刘晶认为,在股票市场上一两年赚很多钱并不困难,但要在十年或二十年内盈利并超越市场是很困难的。

在你投资的过程中,有没有失败的教训?面对记者的提问,刘晶坦言,投资者必须时刻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任何投资者都不能避免犯错。例如,去年下半年,他乐观地认为一只股票远离市场,直到最近他才开始向上攻击。“只要你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高质量的上市公司,你最多只会损失时间。”他说。

面对危险的a股市场,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刘晶坦言,合理的资产配置是良好心态的重要前提。他透露,他现在将自己的资产分为三部分:股票、房地产和商店,以及存款等现金资产。当股市好的时候,卖出一些股票来释放现金,当股市恐慌的时候,敢于购买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最近,陈愉反复思考“资本主义”,一个经常被比作“社会主义”的政治术语。“资本主义的逐利本性将使越富有的人越富有,他们的钱越少,他们离财富就越远。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陈愉说。

“你手里只有一栋房子。你永远也不会也不敢想卖掉房地产去买股票。那些手里有10套房子的人总是会考虑是否需要重新配置资产。”陈愉感到遗憾的是,这些资本家对市场如此敏感的原因是,资金迫使他们思考如何优化资产配置。

诺亚财富集团(noah wealth Group)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汪静波在她接触的许多行业客户中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增长如此之好,而它们自己的公司业绩却越来越差?

从工业投资到金融投资,引导这些工业客户的资产配置是汪静波的大方向。从2003年平均客户资产40万元到去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共管理资产6.6万人,总计1684亿元,每个客户平均净资产超过2500万元。
标题:京城10亿级超级大户的江湖崛起:对政策关注敏感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6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