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5字,读完约4分钟
海关总署最近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下降。其中,出口1.23万亿元,下降3.2%;进口0.86万亿元,下降19.7%;贸易顺差3669亿元,增长87.5%。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出口领先指数为38.6,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1.5。自去年10月以来,该指数已连续4个月下滑,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初中国出口仍面临下行压力。

抓住“大市场”,外贸发展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率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对外贸易也进入了稳定增长、结构调整、质量提高的新常态。
“从国际市场来看,2012年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2.2%,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海关总署办公厅主任、发言人张广智认为,过去中国主要通过出口低价优质的低端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份额;如今,各国普遍将扩大出口视为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指望外贸出口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率是不现实的。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增速连续三年低于国民经济增速。今后,在注重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外贸政策应更加积极地支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支持企业抢占全球市场,努力提升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在分析1月份出口下降的原因时,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外部需求不正确,世界经济仍处于低迷状态,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率也在放缓。”

去年,尽管美国经济稳步复苏,但在年底和年初,消费者需求仍低于预期,欧洲经济复苏进程依然缓慢,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出现明显通缩。与此同时,许多央行推行货币宽松政策,竞争性货币贬值,这也给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带来很大影响。

"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等比较优势扩大出口的阶段已经过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执行主任刘元春认为,在出口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短期内,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增强出口实力;也有可能通过货币政策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增强企业活力。但从中长期来看,“要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率,增加外贸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含金量,实现外贸转型升级,打造未来的内涵和创新比较优势。”

实现“大平衡”,促进进出口同步增长
张广智说,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已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格局。中央政府提出要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出口、外资和外资之间的平衡。这是转变外贸方式、调整结构、稳定增长的基本要求。

曹远征说:“在新常态下,我们应该从新的角度看待中国的经济和进出口。过去,粗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是不可持续的,现在,进出口应该在新常态下实现再平衡。”

海关统计显示,1月份,进口下降幅度远远超过出口,外贸顺差大幅上升。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进口相对较大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这也与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密切相关。

“面对出口增量下降,我们应该保持一定的集中度,更加注重扩大内需。我们要努力调整结构,推进改革,改善民生,使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曹远征说。

张广智表示,为实现“大平衡”,海关总署将继续研究提出扩大进口、稳定出口的政策建议,认真制定适应多元平衡的新的海关监管方法和措施。在促进货物贸易增长的同时,我们将大力推动服务贸易的新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条件。

“虽然目前出口压力不小,但中国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张广智表示,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中国基础设施完善,工业配套设施齐全,人力素质高。从短期来看,中国的产业总体结构与发达国家是互补的,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我国外贸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外贸发展必将实现新的飞跃。
标题:我国外贸稳增长企盼新优势 综合竞争优势仍存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6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