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4字,读完约4分钟

回顾2014年,一些全球零售企业上市,一些企业退市;一些商店开门,一些商店关门,他们很忙。虽然主要企业的年报尚未公布,但从前三季度的市场表现来看,我们已经能够预测2014年零售企业的行业衰退。全球零售业发生了什么变化?零售企业未来应该如何发展?《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家电行业专家罗庆琪先生。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零售企业已经被互联网“闪现”

经济信息日报:根据全球零售企业的财务报告,亚马逊2014年第三季度净亏损4.37亿美元,乐购2014年上半年利润暴跌92%。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电子商务企业,利润都在下降,所有零售企业都在拥抱互联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罗庆琪:去年大家都在谈论互联网和转型,但是效果不明显。事实上,许多零售企业对迅猛发展的互联网感到困惑。

什么是互联网?就个人而言,互联网本质上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但许多企业将其视为目的和结果。因此,互联网不是焦点,而是如何利用互联网作为工具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目前,许多企业只是跟随互联网变革的大军,盲目追求所谓的互联网化,在这个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结果,作为互联网主体的用户被忽视了。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忽视消费者的后果是消费者也忽视了企业,这导致了这些企业业绩的下降。如果一个零售企业不关注它的用户,他们就不会购买它。事实上,真正的互联网化是通过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和服务。然而,如今的企业已经颠倒了这两个方面,这是许多零售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犯下的一个逻辑错误。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开商店和关门都是鬼混?

《经济信息日报》: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中国主要零售企业共关闭201家门店。世界知名品牌,如梅西百货和国外的乐购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与此同时,亚马逊、JD.com和淘宝都在网上开店。为什么有些商店开门,有些关门?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罗庆琪:在业内,2014年被称为o2o的第一年。从表面上看,这些开或关商店的企业似乎在布局o2o。从本质上来说,反映的问题是零售企业落后于用户,零售企业的转型慢于用户的需求,零售企业与用户的发展不在同一条轨道上。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零售企业在没有真正了解用户需求和寻找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只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掩盖与用户脱节的本质。因此,开店和关门似乎是突破零售业的一种积极方式,但实际上它们是被动和无奈的选择。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零售企业存在的本质是创造需求。零售业以顾客满意赢得声誉,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声誉。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变得麻木了,失去了对用户需求的感知,只是盲目的关门或者开店。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判断这些企业实践的优缺点,但企业绩效会让一切变得清晰。如果零售企业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正在走的道路,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变革和巨大的进步。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当心成为资本的奴隶

经济信息日报:去年,很多企业在海外上市,但是他们的利润并没有增加,而相对成熟的西方零售业也遭遇了寒流。另一方面,国美电器最近发布消息称,其预计2014年净利润将增长40%。这是否意味着全球零售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罗庆琪: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更注重自己的体验需求。零售企业的价值在于给用户更好的购物体验,它涵盖产品、服务等各个方面。用户从他们接触的产品和服务中了解一个公司或品牌。因此,回到行业提到的零售的本质意味着回到产品和服务的本质,这就是互联网的本质。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国美连续八个季度的利润增长归功于其o2m万英镑的全渠道战略。从表面上看,它完全满足了用户在线和离线的需求。从本质上来说,国美和用户是在同一条轨道上发展的,用户需求的发展方向是国美集团的发展方向。

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网络时代的零售企业和用户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整合的,是合作共赢的。从目前的全球市场来看,以国美为首的中国零售企业在探索用户需求方面领先一步。当然,企业上市是可以理解的,但重要的是它不能转移焦点。投资者很重要,但他们不可能比用户更重要。只有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走在他们前面,他们才不会成为资本的奴隶。如果用户不满意,企业和投资者就不会有好的表现。

标题:零售企业战略“脱轨”致行业性衰退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