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9字,读完约2分钟

截至2月9日,已在31个省、市、自治区召开了两次地方会议。经过梳理,《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层面通过扩大内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增长模式,有意识地突破了“轻度通缩”的阴影。上述变化呼应了各地gdp普遍稀释和投资增速放缓,表明中国经济中观层面出现新气象,进入新常态。

多地谋划新增长点突围经济下行

“2014年的数据已经确定。尽管7.4%的增长率依然很好,但传统的增长引擎正在加速失灵,中国经济也没有走出寒冬。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制造业正面临整体过剩,出口很难成为一种救星。国内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来挽救增长?”民生证券研究所执行主任关庆友说。

多地谋划新增长点突围经济下行

从2015年各省市的工作重点来看,地方上有两个“大动作”来应对gdp增速放缓和投资增速下降的局面。一些专家认为,通过地方人大和地方人大的态度,我们可以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顶层思路和实验,甚至可以推断出明年甚至“十三五”的趋势。

多地谋划新增长点突围经济下行

一方面,增长模式以各种方式创新。以淘宝闻名的浙江省提出,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应该是当务之急,加快培育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信息产品制造等产业。

多地谋划新增长点突围经济下行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将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创新驱动的新生产力。我们要抓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机遇,加快建设有辽宁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让科技人员和企业自主创新,让市场自主转化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我们不仅大力支持科技和工业的革命性创新,还热烈欢迎产品和商业模式中无止境的‘微创新’。”辽宁省省长李希说。(一直到第二版)

标题:多地谋划新增长点突围经济下行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