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6字,读完约8分钟
2月12日,北京雅宝路万邦大厦狭窄的走廊两侧贴满了带有俄罗斯标志的皮草海报,伴随着一把把门锁的“转租”提示。
“经济衰退很糟糕。过去,生意好的时候,你不能抢摊位。”这里的毛皮批发商王波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在十多年的毛皮生意中,过去的2014年是行业中最不稳定的一年。在1998年和2008年,它来了,但现在它非常混乱。"继续坚持亏损,为什么不这样做?"

在800公里外的大连普兰店镇,一位刚从北京市场回来的专业水貂养殖者于波,带着我们的记者参观了他家后院的养殖小区。“最多有2000多种,现在已经减少到800多种。”他介绍说,2013年,一对雌雄水貂可以卖到750元,但现在最多只能卖到450元。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殉难”,除了农民们听到“俄罗斯这个最大的出口市场因乌克兰局势而受到欧美经济制裁”之外,大连市皮毛协会秘书长聂春荣给出了另一个答案:“2008年以来,中国中等以上规模的皮毛城市数量从60个增加到2013年的200个左右,仅用于展示的服装就需要大量的貂皮,但现在消费低迷,盲目扩张的后果开始显现。”

皮草城:“商人比顾客多”
沿着雅宝路,用俄语装饰的建筑肩并肩。这里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服装批发配送中心,聚集了大量主要从事服装外贸业务的商人到欧洲,尤其是东欧。
春节前,记者以购买貂皮大衣为名参观了万邦大厦。所有的多层商店都锁上门,回家过年。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门上贴了“转租”的通知。
在一家名为“暴风雪”的皮草店里,一名售货员微笑着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他介绍说,在过去,它们都是批发出口到俄罗斯,但由于俄罗斯经济受到制裁,客户最近被引入国内销售。

根据国际毛皮协会驻中国代表处提供的数据,毛皮加工业使用的原材料90%以上来自水貂、狐狸和浣熊。其中,貂皮被广泛用于高档毛皮,是所有短毛的代表。

近年来,貂皮约占世界毛皮贸易总额的70%。自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的毛皮鞣制和染色加工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目前,中国毛皮加工约占世界总量的75%,其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日本、美国等主要毛皮服装消费者。

自2014年以来,由于乌克兰局势,俄罗斯接连遭受欧美经济制裁。卢布汇率持续下跌,买家的进口成本上升。相反,它采取了观望和保守的态度。
“过去,当地人均月收入是3000卢布。现在它可能贬值了一半。在工资没有上涨的前提下,价格在上涨。甚至吃饭都是个问题。你怎么能拿钱买貂皮大衣呢?”老板王说,出口不是自己的决定。如果一个国家陷入衰退,短期内很难复苏。

他介绍说,现在最让人不舒服的是,那些在高点购买大量水貂的人,如果他们手中有1亿只水貂,价格在一年内会减半,现在只剩下5000万元。“最可怕的是,其他以低价买新皮的人还在这么做,所以这些人的日子很不好过。”

记者走访了北京和大连的多家皮具店,发现进口皮衣价格变化不大,但国产皮衣价格较2013年下降了约40%。
即便如此,一件不带帽子的国内毛皮大衣的价格大多超过6000元。一位裘皮服装从业者告诉记者,一件服装大约需要30张兽皮,外加加工费、劳务费和商店租金等各种费用。销售利润只有几百元。"这比20世纪90年代卖一个赚一个要少得多."

上面提到的王老板坦言,最重要的是它不能卖,尤其是近几年来,皮草城的数量直线上升。"一个拥有180万人口的小镇怎么能支持一个没有必要的皮毛城市?"他向记者分析说,要建设一个新的皮草城,每个店铺至少需要200件成衣展示,每件成衣需要30件左右的貂皮,每个皮草城有数百家店铺,需要大量的貂皮。

“但现状是,商人比顾客多。”王老板说:“你不能老是赔钱。前几年赚的钱现在都没了。这个市场看起来不大,但也有不少人损失了3000万至4000万元人民币。”

农民:减少还是改变品种?
作为产业链,市场终端销售不顺畅,上游水产养殖业不可避免地受阻。
根据世界毛皮动物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毛皮动物养殖面积较大,涉及14个省(市),但发展规模不均衡。主要养殖区集中在山东、辽宁、河北、黑龙江和吉林。2013年,中国生产了4000万张貂皮、1000万张狐皮和1200万张浣熊皮,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毛皮动物养殖国。

上述大连普兰店镇的老板于介绍说,他从事水貂养殖已近10年,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养殖村。“由于市场自2008年以来有所改善,我计划做一件大事,所以我将继续投资我赚到的钱,直到2013年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多个品种。”然而,在2014年,貂皮的价格急剧下降,只收到了三分之一的皮革钱,所以规模被削减到800多。

2014年初参与水貂养殖的皮毛制品企业负责人戴红旗对行业环境的巨大变化有着更深的理解。
经过一年的调查,在两位水貂购买者朋友的劝说下,戴红旗对这一行业仍然持乐观态度,决定将原产于丹麦的品种一起引入水貂养殖业。“一开始我并不想触及皮毛,因为山东等地的水貂品种急需更换,所以我打算出售这一品种。”他介绍说,他知道这个行业正在经历一个3-5年的周期,但他并不认为2014年是最糟糕的一年。

“虽然农民们意识到水貂品种需要更新,但在这样的市场中,谁敢大举投资,不管手头是否有钱。”戴红旗介绍说,他当初投资了1250万元,经过仔细计算,已经损失了400多万元。

在记者走访的大连普兰店镇的街道和小巷里,一些农民缩小规模,在街道两侧堆放废弃的笼子。
许多当地农民和水貂养殖协会负责人表示,目前,许多家庭已经减少了水貂的数量,其中一些已经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聂春荣也证实了这一点。“有的缩水了,有的全被砍掉了。这种情况非常普遍。”然而,有些人刚从国外回来,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坚持下去。
因为水貂养殖依赖于从水貂销售中返还的资金,但是市场终端的水貂服装销售疲软,所以购买者不能将皮革钱返还给农民;与此同时,农民手中积累的水貂来不及转化为资金,急于出售,水貂价格进一步走低。

皮草协会:市场混乱亟待解决
聂春荣一直在找马腾。一方面,他正在向农民发送更多的前沿信息,另一方面,他也在向当地政府采取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是一个毛皮养殖大国,但大多数高档毛皮需要进口。“进口皮革是因为质量好而买的,不管价格如何;但是,如果国产皮革质量不好,如果价格低,就没有人会买。”聂春荣介绍说,国内大部分皮具都出口到了俄罗斯。

她认为,如果水貂养殖者想从根本上提高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首先,他们需要在品种上努力。从长远发展考虑,需要淘汰过多的单一品种,然后引进优良品种;二是实行科学的饲料配比。数量不等于质量。提高质量是提高价格的前提。”

据了解,大连市政府目前也非常关注这一行业,并有一些新的想法,如补贴加工厂家。
在聂春荣看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借鉴,简单的引进品种并不是万能的。建议政府规划一些标准化的农业社区,集中资源购买优良品种,引进投资者,通过多方合作降低农民的风险。

大连皮草协会最看重的是一个开放、公平、透明的交流平台,即建立一个拍卖行,让所有生产出来的水貂进入仓库进行编码和尺码。“年度变化得到控制,市场数据得到实时分析。例如,根据时装发布的时尚趋势,貂皮的品种被推回。如果明年黑貂皮流行,将会有更多的黑貂皮被种植。”聂春荣介绍说,这是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的,不是盲目的。

除了水产养殖上下游信息的对称性外,国际毛皮协会强调,随着这一轮调整,毛皮和水产养殖市场的盲目扩张需要冷静。“目前,从事裘皮大衣交易的市场太多了,可以用‘多卖少买’来形容。供需严重失衡。毛皮大衣大量囤积,无法出售,资金难以提取,不利于循环业务的发展;同时,养殖门槛低,市场严重跟风。受收入驱动,国内养殖规模无序扩大,盲目追求数量,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国际毛皮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国际毛皮协会称,中国农民应该改变单打独斗的现状,应该组织一个小组,交流信息,以增强他们对压力的整体抵抗力。另外,皮草市场需要融入时尚元素,使其不断多元化,扩大国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标题:貂皮价格腰斩卖不动 皮草城内商户比客户多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1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