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9字,读完约3分钟

刘绍鹏赵云大桥

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营口分行致力于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结合国家“三农”支持政策和当地实际,不断深入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在加强农村支付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采取多元化宣传和针对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基层网点、农贸市场和乡镇企业开展支付系统业务培训和支付系统知识推广。通过这些优惠措施的推广和农村金融机构的不断延伸,整个辖区内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支付清算网络。与此同时,营口辖区农村银行卡发行数量、移动支付数量和交易量、网上银行和外汇业务较往年大幅增长。

对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思考

虽然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目前农村支付体系仍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支付结算知识普及率低,非先进支付工具推广使用相对缓慢,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对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思考

通过计算营口市2004-2013年的季度数据,用第一产业的gdp总量来代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地区的银行结算账户、银行卡发行、atm机发行和pos机发行数据代表了支付系统的发展水平。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营口市农村支付制度与农村经济存在正相关关系。农村支付体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支付体系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换句话说,农村经济与农村支付体系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机制。

对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是支付结算系统不完善,服务功能弱化。目前,营口只有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邮政储蓄。商业银行的营利性导致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重城市轻农村,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支付结算需求。二是支付结算渠道不畅,电子化水平相对较低。例如,虽然农村信用社先后开通了全国农村信用社和资金结算系统,但跨系统结算仍需通过结算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大小额支付系统连接,然后从不同的地方转移资金。第三,支付结算方式落后,品种单一。出于风险控制的原因,县金融机构通常更喜欢传统和知名的业务品种。汇票和本票业务尚未起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的支付工具都是空的,根本不能满足相关需求。

对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思考

农村支付制度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为核心,合理布局涉农金融机构的乡镇营业网点,进一步拓展支付结算体系和新兴支付方式的辐射范围,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支付结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着力推进现代支付机的分布和宽度,积极设立离线自助金融服务网点。通过创新支付服务品种和改进支付服务方式,继续推进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创新支付产品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拓展支付服务范围。三是着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试点工作,不断扩大农村居民非现金支付用户。在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市场细分试点过程中,根据不同群体的支付结算需求和特点,开展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推广。最后,以构建优化农村支付环境的长效宣传机制为载体,努力营造农村支付结算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农村基层银行网点员工支付结算业务的培训,使农村银行网点支付结算员工掌握结算业务知识,熟悉各种结算工具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支付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的常识进行宣传,建立支付结算业务宣传的长效机制。

标题:对完善农村支付体系建设的思考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