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8字,读完约4分钟
著名艺术家联系
文彬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600016,证券柜台)
从季度来看,近几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呈下降趋势,预计今年也不会例外。尽管汇丰(HSBC)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初始值在2月份升至50.1%,高于“繁荣和衰退线”,但人们对经济变暖的可持续性仍有疑虑。

我们的记者任晓
近日,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在接受《中国证券报》专访时表示,面对潜在的通缩风险,有必要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停滞和硬着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侧重于放松,例如,降低“三个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以实现稳定增长的目标。没有必要担心目前人民币贬值的趋势。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整整十年过去了,人民币单边升值已经结束,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升值。此时跌倒更健康。

文彬说,在“三相叠加”和“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从季度来看,近几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呈下降趋势,预计今年也不会例外。尽管汇丰(HSBC)最近公布的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初始值升至50.1%,超过了市场预期,但中国经济是否正在回暖,应结合即将公布的官方pmi指数进行综合判断。即使这两个指数都超过了“繁荣和衰退的界限”,经济变暖的可持续性仍然令人怀疑。

从外部来看,全球经济增长明显分化。除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外,欧洲和日本经济均处于衰退边缘,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放缓,中国外部需求难以大幅提升。此外,随着各国货币的贬值,相对高估的人民币汇率(去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42%,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4%)已经对中国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今年1月份,中国出口负增长3.3%,2月份,汇丰制造业pmi中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仅为47.1%,这是有证据的。就国内而言,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的过渡时期,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建立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需要时间,这是当前经济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最近,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通缩的讨论非常激烈。由于通货紧缩没有标准的定义,对同一数据做出不同的判断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所谓是否陷入通缩的分歧,只是表现在对定义的不同理解上,而对当前经济增长势头不足、宏观调控需要加强的理解并无差异。当然,由于对经济趋势的判断不同,对于实施需求刺激政策的节奏和力度也有不同的看法。

精彩的对话
中国证券报: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应对通缩?
文彬:学术界一致认为,通缩比通胀更难控制。目前,中国不是教科书中定义的通货紧缩。除了国内需求不足之外,我们还应充分关注欧洲和日本通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带来的进口通缩影响。如果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很可能会陷入通货紧缩。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用了很多宏观调控政策来应对经济低迷周期,但对改革的重视程度却比较低,比如经常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工具,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相对较慢。事实上,单纯依靠政府增加财政赤字和央行扩大货币发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问题,日本对通缩的无效管理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因此,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转型方向,在政策选择上应坚持“改革为主体、监管为用”的原则。

深化改革的方向是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创新。但是改革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它需要时间和过程。因此,面对潜在的通货紧缩风险,有必要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停滞和硬着陆风险。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加注重紧缩和适度。就金融而言,中国的财政赤字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左右,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空得到了很大的应用;

货币政策可以重点放松,如降低“三个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以实现稳定增长的目标。没有必要担心目前人民币贬值的趋势。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整整十年过去了,人民币单边升值已经结束。此时跌倒更健康。

(低至06版)
标题:温彬:降“三率”稳增长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4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