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9字,读完约3分钟
1月7日,华夏基金披露了三项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崔同奎辞去华夏成长组合(爱基,净值,信息)和华夏复兴(爱基,净值,信息)两个基金的职务,其中华夏成长组合只管理了201天。此外,华夏分红组合(爱基、净值、信息)聘请刘金玉担任基金经理,形成了“四拖一”的局面。
随着离职和就业的增加,2015年进入华夏基金后,人才的“血液交换”越来越激烈,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 据统计,截至2013年1月15日,华夏基金旗下已有15名基金经理辞职,新聘基金经理19名,其中自2014年以来已有11名基金经理辞职,新聘基金经理12名,变动率为35.29%。退休基金经理有胡建平、刘振华、罗泽平、谭琦、张健、童婷等。其中,罗泽平在中国呆的时间最长,将近九年。 根据晨星的最新数据,华夏基金目前拥有47种基金产品,36名基金经理,平均期限为2年300天,略高于目前基金行业1000多名基金经理的平均期限(2年133天)。对任职期限分布统计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有10名基金经理在华夏基金工作一年,7名基金经理工作一至两年。换句话说,两年内有17名基金经理成为新面孔,占总数的一半。 可以看出,华夏基金旗下的基金经理有一半已经换了人。必须说,行业领头羊华夏基金的人才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必须提到的是,华夏基金从去年开始就陷入了“鼠仓”风暴,而到了新年伊始,“鼠仓”又一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1月6日,央视报道称,几天前,中国证监会挖出了41箱老鼠仓,其中大部分来自包括华夏基金在内的知名金融机构。据中国证监会调查人员介绍,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罗泽平利用职务便利获得79只未披露信息的交易股票,累计购买交易额超过1.7亿元,利润超过643万元。罗泽平于2007年11月至2014年3月担任华夏产业精选基金和华夏优势成长基金的基金经理,全面负责基金管理产品的投资决策和交易指令,全面掌握基金投资的内幕信息。证监会调查人员发现,周某、王某账户存在大量在基金产品推出前买入股票或与基金产品同步买入,在基金卖出前获利的情况。周某某是罗泽平的同学,王某某是罗泽平弟弟的同学。 在这次宣布的案件中,华夏基金的另一个嫌疑人是刘振华,他曾在公司担任过重要的中层领导职务,他买卖的股票大多涉及知名上市公司。令人震惊的是,一家知名金融机构同时拥有两个非法经营者! 碰巧的是,华夏基金已经成为公众批评的目标,这个曾经光芒四射的领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他了。“好鸟择木而生,好臣择主而事”。有人离开,有人进来,华夏基金就像一座被围困的城市,只有被围困的城市里面的东西,只有里面的人知道。
标题:人才优势或失 华夏基金近两年换掉一半基金经理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7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