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99字,读完约13分钟

编者按:消费者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进入新常态后,消费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以及通过创新供应释放需求潜力的重要性显著增加。“十三五”期间,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消费的新变化,使消费继续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十三五期间居民总消费和收入增长预测

首先,最终消费的名义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消费率有所上升

“十二五”前三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改善民生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消费增长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根据支出法gdp计算,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支出法gdp年均名义增长率为13.4%,资本形成年均增长率为13.1%,最终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4.6%,比经济增长快1.2个百分点,比投资增长快1.5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中国“八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最终消费增长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增长率。“十二五”以来,中国投资快、消费慢的非理性增长格局有所改善。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最终消费的加速增长促进了消费率的提高。从1978年到1999年,中国的消费率呈螺旋式下降,从2000年到2009年,它直线下降。“十一五”末,中国消费率为48.2%,分别比“九五”和“十五”低10.9和7.7个百分点,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然而,“十二五”以来,消费率开始止跌回升,并有所上升。“十二五”前三年平均消费率为49.5%,比“十一五”期间高0.4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二是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8%,增速明显放缓

“十一五”期间,中国商品消费保持强劲增长。过去五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名义增长率为18.1%。与“九五”和“十五”相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分别加快了7.5和6.3个百分点,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然而,“十二五”以来,新一届政府严格控制高端餐饮消费,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被挤压,相关消费链条不断缩短。因此,消费品零售增长速度在短期内明显放缓。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从2011年的17.1%下降到2013年的13.1%,预计2014年的增长率可能低于13%。粗略估计,“十二五”期间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速约为13%,比“十一五”期间低5个百分点左右。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然而,消费品零售增长也有许多亮点。一是信息产品消费需求强劲增长。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信息消费战略,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居民智能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中国智能手机、手机电视、智能家电、平板电脑等新型电子产品消费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其次,电子商务消费增长迅速。随着商业领域的一场新革命,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流行的新销售形式。未来一段时间电子商务消费的快速增长将弥补实体店增长缓慢的不足。第三,追求绿色节能消费。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空严重雾霾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居民的绿色消费和环保消费意识逐渐增强,绿色家电、绿色交通和环保产品等绿色低碳消费已经深入人心。居民绿色低碳消费观念增强,节能环保产品销售加快。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成倍增长,节能环保消费将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的亮点。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第三,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为扩大消费创造了条件

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十二五”以来,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民生待遇改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呈现加速趋势,多年来首次超过经济增速,为扩大消费提供了重要的收入基础。“十二五”前三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3%和10.5%,分别高出0.1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此外,“十二五”以来,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可喜趋势。2007年,居民收入占全国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降至历史最低点,为57.5%。2008年后,在收入分配改革的推动下,居民收入增长逐年加快,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略有稳步上升。根据现金流量表数据,2008年至2011年居民收入占全国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3%、60.5%、60.4%和60.8%。然而,工人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的提高并不显著。目前,2007年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有些年份还比较高,但不够稳定,波动较大。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十二五”上半年,经过多方努力,中国消费和居民收入的缓慢增长有所改善,但远未达到发达国家以消费需求为主体,引领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水平。“十三五”期间,中国仍需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充分挖掘扩大消费的巨大潜力,着力突破扩大消费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两个比重”和促进转型。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基于“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控制目标,定量分析和预测了最终消费增长的变化,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中国总消费增长应达到的理想增长模式,并对影响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进行了联动预测。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首先,最终消费年均增长10.9%,消费率达到53.1%

从历史趋势来看,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弹性关系。根据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消费弹性系数=最终消费增长率÷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本文预测了“十三五”期间总消费量的变化趋势,主要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判断经济增长率,第二步是衡量经济与消费之间的弹性系数,第三步是预测最终消费的总量、速度和比重。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1)“十三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2%。“十二五”前三年,中国经济增长8.2%,7.5%是经济增长的底线。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和结构调整的加快,“十三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7.2%的增长相对适度。考虑到物价变动的趋势,如果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定为2.5%,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约为9.9%。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2)“十三五”期间的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0.96和1.1。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的消费弹性系数波动平均为0.96。从1978年到1999年,消费弹性系数相对较高,大多数年份保持在1以上。2000年后,消费弹性系数在2003年下降到0.61,但从2009年到2011年有所上升。我们有两种增长情景:情景一假设“十三五”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过去的增长,消费弹性系数为0.96,即35年的平均水平。情景二假设“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扩大消费、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取得积极成效,消费弹性系数显著提高至1.1。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3)最终消耗量和速度预测。情景一:根据0.96的消费弹性系数和9.9%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十三五期间最终消费将年均增长9.5%,2020年消费率将降至48.5%,回到历史最低水平,甚至比十二五第三年低1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消费率低的问题更加严重,三大需求的不协调增长模式进一步加剧,这是应该避免的。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情景二:根据1.1的消费弹性系数和9.9%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十三五”期间最终消费年均增长10.9%,2020年消费率增长53.1%,比“十一五”和“十二五”前三年分别高出4个和3.6个百分点。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国民经济呈现出更加协调的发展态势。这是一个理想的增长计划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其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5.1%,占国民收入的67%

根据最终消费预测,在情景1的情况下,最终消费的年增长率为9.5%,十三五末的消费率降至48.5%,这是不可取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最终消费将以每年10.9%的速度增长,到“十三五”末,消费率将达到53.1%,这与提高消费率的宏观调控目标相一致。为实现方案二的计划,十三五期间最终消费量需要每年增长10.9%,比方案一高出1.4个百分点。到2020年,最终消费支出将达到602768亿元,比情景一增加51290亿元。假设政府消费保持情景1的模式不变,这部分消费支出是通过增加居民消费来实现的,这充分反映了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调控意图。那么,居民收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增长率来保证这部分新消费的实现呢?通过建立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回归方程,可以大致预测“十三五”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的水平和比例。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回归结果表明,居民收入增长率与消费支出增长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居民收入回归系数为0.95,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增长0.95个百分点。由于2020年情景2的最终消费支出增速比情景1快1.4个百分点,根据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弹性关系,可以计算出情景2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应比情景1快1.4个百分点。据测算,1992年至201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3.7%。如果“十三五”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个百分点,年均名义增长率将达到15.1%。据测算,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764798亿元。根据情景二,2020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为113.6万亿元。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方法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很小,我们可以近似地将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方法和国民收入等同起来。据测算,“十三五”末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达到67.3%,比“十二五”期间高7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将更加合理。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十三五”期间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十三五”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必须转变思想,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第一,扩大消费需求,经济增长速度不应该太快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而经济高增长的年份恰恰是消费增长缓慢、消费率低的时期。“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实现从经济增长到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变,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严格控制经济增长率在7.2%以内,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确保居民收入分配平稳过渡,促进居民消费能力提高,使扩大消费、提高消费率成为可实现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第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服务消费的供给保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力争“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开创服务业和服务消费发展新局面。一是通过税收优惠和产业支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作为社会所有者渠道的作用。1995年至2010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37,比总就业弹性高出0.26个百分点。发展第三产业将直接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第二,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物流配送、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解决服务消费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激活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三是建立发展生活服务业的专项金融支持体系,逐步规范服务质量和收费标准,提高其融入居民家庭生活的程度。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第三,建立现代流通体系,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完善的流通体系对促进消费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发展现代流通体系,重视网上消费,推动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促进消费便利化和“物化”;二是通过税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按照“税制简单、税基广阔”的原则,加快营地改革步伐,扩大流通相关产业的覆盖面,减轻产品批发和零售流通过程中的税收负担;第三,结合国家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大制冷、仓储、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要消费品储存、运输和配载的租赁、融资和营销服务成本。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第四,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全方位加快农村消费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扩大消费的关键仍在于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全方位加快农村消费。具体措施:一是努力遏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目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为3.33: 1。国家应提高农民工工资,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和农业补贴,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减少农民数量。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打破城乡分割局面的手段和途径;城镇化率已达到60%左右,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这一目标,以拉动消费增长。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释放城市农民的消费需求。逐步实施农民工市民化待遇,有序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子女教育等基本保障体系,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消费群体。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5.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提高居民福利水平

根据世界26个主要国家的历史数据,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家庭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会增加0.2个百分点。因此,为了扩大居民消费,政府有必要增加公共服务支出,改善民生,提高保障,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主要措施包括:一是逐步提高各级财政支出用于公共服务的比例,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二是加强政府转移支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不同地区的人民享受相同的公共服务。

“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写作:齐景梅)

标题:“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增长预测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