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0字,读完约3分钟
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共同努力划定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红线,保护优质耕地和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这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到十多亿人口口粮的头等大事

近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在北京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新常态下耕地保护的重大行动——实施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规范设施耕地管理。
会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切实负起主要责任,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为子孙后代留下肥沃的土地和绿色的农村。

重典问责违法用地
“这次部署中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是基于对现有工作的调整和完善,而不是‘另起炉灶’。”国土资源部部长蒋大明特别强调,永久基本农田一旦划定,就不能随意调整。“除了法律规定的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如能源、交通、水利和军事设施的选址以外,确实不可能避免搬迁和任何其他建设。不要占用。”

国土资源部近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52亩,低于1996年的1.5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年来,土地变更调查、卫星影像执法检查和土地专项监管显示,一些地方打着设施农业的幌子,变相建设“温室”、“休闲”、“娱乐”、“度假”等设施,使耕地非农化。蒋大明说,这些非法使用土地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调查和惩罚,并将强调责任。

遏制城市盲目发展
据了解,由两个部门共同部署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将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任务按照从大城市到小城镇、从城镇外围到空.广大农村地区的步骤顺序,及时落实到户并入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镇和小城镇改革与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玲认为,中国城市地区正在以脱离实际的规模扩张。“这个城市的定位和目标太离谱了,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也太猖狂了。迄今为止,中国已有655个城市提出要走向全球。在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设规划标准高、投资规模大的国际大都市。”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与发展中心的调查结果,12个省的15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145个提出建设新城和新区,占92.9%。然而,目前一些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存在高度重叠。大中城市周边仍有许多优质耕地未被列为永久性基本农田,城市发展占用优质耕地的现象依然突出;同时,有关部门在核查中发现,一些地方还存在画得远而不近、画得差而不画得好的现象。

对此,姜大明表示,各地要在明确基本农田划定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底数,挖掘潜力,明确任务。根据调整和完善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农村土地权利登记,永久性基本农田将同时推进“登陆地块、明确职责、设置标志、搭建表书、进库”。

科学护卫的综合手段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永久基本农田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了多份文件,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0月18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划定的通知》。

专家表示,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划定和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实现永久性基本农田在质量、数量、生态等各方面的保护。建议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宣传,这是全面保护耕地的共识;通过综合手段巩固现有基本农田保护体系,将永久基本农田与各项规划、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土地整理项目结合起来。
标题:筑牢粮食安全最后防线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29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