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0字,读完约2分钟
图为重庆果园港一角。地处西部内陆的重庆近年来大力完善“重庆-新欧洲”等国际物流渠道,打造大平台,集聚大产业,引领对外开放,逐步走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桥头堡”。(新华社)

2011年3月,中欧铁路首次开通。仅在2014年,就有308辆集装箱列车从中国开往欧洲,中国与欧洲之间的陆路货运也在增长。
基于新物流渠道的中欧、中亚经贸交流正悄然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布局。中西部地区长期需要通过东海岸进出门户,现在通过陆路直接进入欧洲和中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来自北京的记者齐辉1月20日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2014年,铁路总公司以服务全国“一带一路”为战略重点,全年在中国和欧洲运营列车308列,发送集装箱26070标准箱,比去年同期增加228列,增长285%,促进了中欧国家间经贸交流的发展。

据介绍,铁路总公司以适应市场需求、更好地服务客户为导向,不断优化中欧列车运输组织,顺利衔接过境国的运输地图,加强沟通协调,无缝衔接港口和海关业务。根据每天行驶1000公里的要求,整个运输时间约为12天,中欧铁路通道在西部和中东分三个方向布置。其中,西部通道通过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中部通道通过二连浩特,东部通道通过满洲里。在2014年下半年运行图的调整中,中欧列车运行线数量从7条增加到19条,为中欧列车运输不断增长的需求提供了充足的能力保障。

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加强了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铁路合作。加强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铁路的沟通与协商,就推动建立中欧列车协调机制、编制统一运行图达成共识,在邮包运输和组织返程列车方面取得成效。成功组织了中哈集装箱国际邮包运输试运行,为中欧电子商务贸易和邮包运输的快速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成功组织了中欧列车孵化器的运输,解决了高端电子产品冬季铁路运输的技术难题。

中铁相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将进一步完善中欧列车海外业务网络,提升服务组织能力;加强海外集装箱的配送和转运能力,延伸服务链,提供国际“门到门”服务;重点是进口汽车、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农副产品等。,开发退货来源,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标题:中欧班列架起货运大通道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14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