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2字,读完约3分钟

在当今房企“转型”的时代,一些房地产大鳄凭借其主营业务优势,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的延伸,如带领万科进入家装、明宇拓展旅游酒店等。

同一个政策咨询研究部主任张宏伟对《商业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由于房地产行业中长期发展的局限,还是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的需要,2014年下半年以来,品牌房企“跨境”投资的趋势十分盛行。

一线巨头告别"圈地"旧模式 成都房企学"跨界"

然而,住房企业的转型已经失败的先例。例如,吕晶控股(000502,sz)一度转型为商业地产和矿业,但都以失败告终。

那么,房地产企业应该转型吗?转型应该横向扩展还是纵向渗透?

中原地产西部董事总经理庄泽宝表示,房企的多元化发展是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发展多种业务可以降低房地产业务的风险和成本。

疲软的市场迫使一线房企转型

逃序、融资困难和高成本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代名词。在互联网和市场的双重冲击下,传统住宅企业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转型与否?

张宏伟认为,对于大多数试图转型的房企来说,目前的转型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项目定位是否准确、运作是否成功仍不得而知。这就决定了大多数房企的转型不一定会成功。

一线巨头告别"圈地"旧模式 成都房企学"跨界"

张宏伟表示,在土地成本和融资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品牌住宅企业继续过去“圈地”的模式是不可取的。与此同时,住宅产业的发展利润率也在逐渐下降,这使得原本基于纯住宅业务的住宅企业思维已经过时,因此有必要考虑依托房地产行业进行业务多元化或“跨境”转型。

一线巨头告别"圈地"旧模式 成都房企学"跨界"

根据同一个政策咨询研究部门的数据,大多数以住宅开发为主的民族品牌开发商的租金收入仅占营业收入的1%~3%,很少超过5%;2014年上半年,商业地产开发商的租金收入占29.88%,soho中国占3.45%,宝龙地产占7.24%,且最多不超过30%。

一线巨头告别"圈地"旧模式 成都房企学"跨界"

中原地产西部董事总经理庄泽宝认为,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住宅企业多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同时,发展多种业务也可以降低主要房地产业务的风险和成本。

一线巨头告别"圈地"旧模式 成都房企学"跨界"

将产业链延伸成共识

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合作征地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分散低成本,这是房地产发展的趋势。

张宏伟认为,住宅企业可以通过“房地产+x产业”进行“跨境”投资,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

从目前成功转型的房企来看,依托主营业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扩张的途径之一。例如,四川明宇集团在实施“酒店+房地产”模式后,加大了对旅游房地产的改造力度。从“景区酒店+度假屋”的综合项目来看,明宇集团不仅可以从经营酒店中获得稳定的现金流,还可以让度假屋业主依托酒店平台享受相应的服务,从而带动度假屋的销售。对于其他房地产企业来说,受委托的酒店可能是开发商的“不赚钱的负担”,但明宇酒店具有度假综合体的优势。

一线巨头告别"圈地"旧模式 成都房企学"跨界"

万科也是一家以主营业务为基础,深度培育产业链的房地产企业。不久前,有媒体报道万科将大举进入家装市场。传统家装公司存在着业务链条长、信息高度不对称、跨区域经营管理困难等问题,一直阻碍着房地产产业链的下游发展。与房地产开发相匹配的精装房是万科的主要业务之一。在进入家装领域之前,有一种感觉是“兵和马不动,粮和草先走。”

一线巨头告别"圈地"旧模式 成都房企学"跨界"

无论是横向扩张还是纵向渗透,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住宅企业面临的难题。每个实习记者黄宗炎都来自成都

标题:一线巨头告别"圈地"旧模式 成都房企学"跨界"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