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5字,读完约4分钟
住宅消费、装饰消费、耐用品消费、教育支出、旅游消费、医疗消费...当限额有限,严格的信用卡不能满足购物狂的消费融资需求时,消费贷款的出现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解决方案。

然而,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已经逐渐偏离。据一些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挪作他用的现象严重,超过26%的消费贷款没有用于日常消费。其中,大量资金以消费贷款的名义流入房地产市场,违反了监管要求,增加了银行风险。一时间,消费贷款的现状也引起了很多关注。

调查:近50%的贷款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根据Yinxian.com最新调查结果,2014年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挪作他用现象严重,用于购房的贷款比例达到16.20%。
广义的消费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耐用品消费、出国旅游和学习以及其他围绕个人消费的一般贷款。然而,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当局开始限制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中国央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多次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消费贷款的管理,禁止用消费贷款购买住房。

然而,根据Yinxian.com的最新调查结果,2014年,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被挪作他用的现象严重,其中16.20%被用于购房,6.46%被用于公司经营,3.41%被挪作他用,这也意味着超过26%的消费贷款没有用于日常消费。

就消费贷款资金使用情况而言,前三名受访者分别是购买家用电器和家具、装修房屋和买房。其中,用于购房的比例达到16.20%,虽然比上年有所下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房地产市场整体成交量低迷,抵押贷款申请量和消费贷款申请量大幅下降,仍不低。如果把购房贷款份额和用于购房的消费贷款份额相加,近50%的个人贷款将流入房地产市场。

同时,在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应的贷款使用证明以及大量资金直接记入用户账户等相关约束下,一些灰色产业链和费用也随之衍生出来。根据Yinxian.com的调查,7.81%的受访者支付了贷款使用材料,3.24%的受访者支付了现金手续费,2.35%的受访者向处理相关贷款的账户经理支付了福利费。

分析人士承认,虽然贷款材料和贷款提款费的比例很小,但这表明存在挪用贷款的现象,这些费用的支出也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贷资产的健康。
除了购买住房,随着牛市的到来,许多想借此机会赚很多钱,但自己资金有限的投资者,也把注意力转向消费贷款。魏先生有多年的股票交易经验,最近通过集体办理申请了一笔30万元的无担保个人消费贷款。他坦率地告诉记者,所有的钱都将投资于股票市场以赚取收入。在此之前,魏先生以个人住房作为抵押,相关资金也在股市。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6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9%,均高于2013年。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消费贷款的不良率不仅很高,而且还在迅速上升。

原因:“快速贷款”导致错配风险
消费贷款错配和挪用是一个严重的现象。除了一些机构或个人牵线搭桥外,贷前、贷中、贷后检查不严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据统计,去年中国消费贷款余额约为13万亿元,其中一般消费贷款仅约0.4万亿元。一些机构预测,2017年全国消费贷款余额将增加到30万亿至40万亿元,一般消费贷款规模将达到3万亿至4万亿元左右。

随着国家促进消费扩张和升级的要求,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种消费贷款产品,试图分享这块巨大的蛋糕,这些产品能够“为居民提供强大的消费信贷资金支持和满意的消费融资解决方案”。例如交通银行的电子贷款2.0、邮政储蓄银行的“佳信眉佳”个人消费贷款、招商银行的“闪电贷款”等近几天推出的产品都属于这一类。

一些银行家承认,消费贷款比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更低,利率更高。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方面更加积极。然而,Yinlv.com也指出,消费贷款的错配和挪用是一个严重的现象。除了一些从业者或个人牵线搭桥之外,银行放贷前、放贷中和放贷后审查不严也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当前的现实是什么?记者注意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快速贷款”已成为个人消费贷款中不可避免的“标准”,这也是消费贷款不匹配的原因之一。

一些内部人士承认,很难避免将银行消费贷款用于其他目的。虽然银行在这方面很严格,但仍然很难杜绝欺诈,相关的审计工作确实需要改进。
标题:消费信贷流入楼市意外错配or银行审核不严?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6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