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27字,读完约9分钟

作为世界上家庭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储蓄存款被认为是4.3亿家庭中最安全的资产保护形式。然而,近日来,世界各地的银行都频频遭遇存款“失踪”的现象:浙江省杭州市42家银行的储户发现,他们数百万的存款中,只有少数被留下,甚至被“清算”;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的存款也“异常”,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5亿元存款已经消失。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押金是怎么丢的?你能拿回来吗?谁应该负责?《经济信息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各个地方的经常存款都不见了

2014年初,浙江省杭州联合银行的存款人罗先生发现,他的200万元存款只剩下几美元了。他立即向银行投诉。经过自查,银行发现有很多疑点。杭州西湖区警方报案后发现,该案涉及多家商业银行的42名存款人,存款总额9505万元“下落不明”。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根据许多受害者的回忆,在存钱时,他们都遇到了银行柜台的促销人员,并承诺以某种形式的高利息存入资金。“经调查,这是犯罪团伙与银行内部人员的勾结,打着高利率的旗号骗取存款。”杭州西湖区警方官员说。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据警方透露,杭州联合银行古当支行原文二支行行长朱是导致42名储户存款消失的“内鬼”。事发前,朱首先协助犯罪分子冒用银行名称,伪造加盖银行公章的保函,并声称可以提前提供13%利息的“贴现存款”。当存款人到指定窗口存款时,我希望打开转账界面,再次询问密码,将存款转到他的合伙人账户。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经过银行自查,发现存款被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工作人员在授权业务时信任他人,查证不仔细,使犯罪分子得以利用。”杭州联合银行法律部主任张晓晓说。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据警方和银行监管部门称,最近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类似的存款“失踪”案件频频发生:2014年10月,上市葡萄酒公司泸州老窖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辛颖分行。1.5亿元的存款不见了;今年1月10日,泸州老窖宣布河南工商银行南阳中州支行3.5亿元存款“异常”。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据一家国有银行的内部人士透露,柜台人员以各种方式出售保险、基金和其他产品,这也是存款“失踪”的原因之一。

“当我存钱时,我发现我得到的不是存款单,而是保险单。”安徽省芜湖市人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1月6日上午,他从北京回到家中工作时,将省下的5万元人民币存入了邮政储蓄银行南岭支行营业部,但他开具的“存款单”却是中国人寿保险单,并标明“银行和邮政代理人专用”。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保险或财富管理销售人员经常与银行柜台人员串通,伪造销售产品,以分享佣金。”安徽某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员透露,一些高息存款实际上是非法集资,即柜员将储户的存款直接非法转移到资金紧张的企业,从中赚取“中介费”。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存款损失还与银行券制度的缺陷或存款人信息的披露有关。”广东圣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继承表示。

1月8日,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涉嫌骗取泸州老窖存款的四人。犯罪嫌疑人仅通过伪造的银行票据就成功地从泸州老窖公司诈骗了数亿元的银行存款。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大多数银行将责任推给员工个人

"存款丢失后,大家最关心的是能否收回."北京尹仲律师事务所律师徐玉平表示,现实“几乎不可能”。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实施〈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国家宪法保护个人合法储蓄存款的所有权不受侵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出具的存款证明。也对银行的存款责任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没有关于如何处理欺诈性存款或存款损失的具体规定。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面对欺诈和存款损失等质疑,大多数商业银行往往将责任转移到员工甚至“临时工”身上。

“很难确定这是银行、储户还是员工的责任。”刘继承说。

安徽省邮政储蓄银行部分存款人遭遇“存款转保单”后向记者反映,误导性销售大多发生在偏远地区,柜台人员甚至将存单折起来,只露出签名栏,让警惕性较低的存款人可以直接签名。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一些银行声称冒名顶替者提供了存款人的姓名、开户时间、账号和地址,因此责任在于存款人披露个人信息。“但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信息泄露不能表明储户一定有错。银行也可能导致储户信息泄露,直接导致存款损失。”许玉萍说道。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例如,2005年,湖南省衡阳市公民胡某在湖南省衡阳市白沙洲支行存入1500万元,很快只剩下600元。根据公安机关的调查,诈骗案的三名嫌疑人包括分行行长的弟弟。犯罪嫌疑人伪造了存款人在银行留下的公司印章,并成功地在银行兑换了印章,取走了数千万的存款。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押金丢了以后,赔偿就更难了,我们经常争吵好几年。2008年,存款人张在中国工商银行江苏扬中支行存入900万元。存款到期后,发现是银行部主任何为偿还个人债务而转来的。经过六年的诉讼,2014年,二审法院认定该银行没有过错。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在湖南、浙江等地的存款损失案件中,存款人的索赔已经多年没有索赔了。一些“亏损”的上市公司多次向银行提起诉讼。例如,2013年,上市公司九桂酒宣布其在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分行的1亿元存款被盗。事件发生后,尽管犯罪嫌疑人被逮捕,部分损失资金被追回,但该上市公司当年仍亏损3668万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损失仍由股东承担。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郭华和其他专家表示,从中小银行到大型国有银行,存款流失越来越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对违法违规和技术升级缓慢的警惕性较低。从理论上讲,除了系统显示错误外,赔钱的现象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根据《商业银行保险代理业务监管指引》,银行销售人员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银行理财产品混为一谈,不得使用“本金”、“利息”、“存款”等概念。然而,对于销售人员的违规行为没有明确的处罚。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张宗新认为,存款人和银行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储蓄合同。如果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被犯罪分子通过制度漏洞冒领,银行至少应该承担部分责任,除非存款人参与其中。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然而,在实践中,商业银行经常要求消费者自己获取证据,否则他们将不会对“赔钱”负责。“在省钱的时候,据说国有大银行是最可靠的,而且有‘高科技’保护,比如监控系统。如果你损失了钱,你就会到储户那里去要求证据和记录。”广东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表示,在类似案件中,举证责任应该倒置,银行应该证明没有过错。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一位银行业人士坦率地承认,在没有书面证据和记录的情况下,销售人员往往不承认误导,因此他们也需要敦促银行改善合同监管和可疑交易监控系统。“现在一些基层员工甚至私下与保险公司等第三方合作,享受佣金。银行至少应该为监管不力承担责任。”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居民财富不能成为“高风险地区”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3日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表示,中资银行存款损失仍是少数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将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内部监管。"即使是这种情况也不应该再发生了."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据记者了解,在杭州联合银行被盗存款案中,已追回被盗存款5000多万元,剩余差额将由杭州联合银行垫付。“一般来说,根据中国法律,普通人的存款在银行合法存在后,银行有义务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肇星说。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违规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设定高利率,不得通过返还现金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不得通过第三方资本中介吸收存款。该法人表示,采取“贴现存款”的方式,即当场归还利息,并给予极高的利率,属于民间借贷,是违法的,储户不应信任银行员工和“中介”出售。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国浩律师事务所律师曹会杰建议,由于存款人缺乏证明能力,银行提前还款、银行对“小偷”负责的做法是有可能推广的。

专家认为,作为居民财富的重要保管人,银行存款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内鬼”的频繁出现、欺诈行为的频繁发生和非法操作的不断发生,调查阻力大、取证难度大也给司法工作带来困难。“在司法实践中,银行承担的赔偿责任与其数额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很难构成实质性的威慑。”上海潘阳律师事务所的刘春泉指出,事件发生后,许多银行忙于和解,没有动力严格控制内部控制机制。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记者了解到,目前,司法机关正在加紧制定相应的解释规则,有望明确存款案件中违法主体的责任。在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公布的典型民生保障案例中,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一起存款盗窃案判决中裁定,与普通存款人相比,银行有更好的条件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银行犯罪,银行有责任制定完善的业务规范并严格遵守。

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从近年来的判例来看,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存款人的存款有望得到更多的保护。”上海金融法律研究所执行主任傅伟刚认为,人民存款的安全与地区金融稳定有关。只有迫使存款机构彻底调查非法活动,才能保证数亿存款人的权益。

标题:高息利诱内控不严成存款丢失主因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