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9字,读完约3分钟

一份名为《阿里巴巴集团管理指引》的白皮书使得阿里巴巴的市值在一个交易日内蒸发了687亿元人民币,马云作为中国内地首富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国家工商总局本周初发布的白皮书指出,阿里网上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不严、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等五大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阿里出人意料地强势反弹,“决定正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投诉”,围绕此事的争议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假货争议之后的“信任危局”

我们仍然无法预测阿里与SAIC发起的pk阴谋将如何发展,但可以预见的是,阿里未来可能会面临海外投资者的集体诉讼。

更重要的是,从“野蛮成长”的创业公司到现在“占主导地位”的上市电子商务,在辉煌的背后,一直存在着“卖假货”和“店主腐败”等问题。作为一个“标杆企业”,阿里如何才能在没有可见的、实质性的、系统性的改进和推广的情况下留住消费者?如何留住对“诚信”敏感的海外投资者?

假货争议之后的“信任危局”

不可否认,淘宝的确给大多数网民带来了便利,但假冒商品在淘宝上泛滥也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假冒商品和知识产权是淘宝的弱点,马云很清楚这一点。但是说“假货是对所有商业模式发展的严重伤害,而假货不是淘宝造成的。”然而,淘宝注定要承受这种委屈,这种责任,而这种委屈真的让很多网民、淘宝买家甚至卖家无法认同。在他们看来,淘宝虽然不直接生产假货,但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它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假货争议之后的“信任危局”

国家工商总局在报告中还指出,长期以来,阿里巴巴集团对阿里网上交易平台的非法经营活动重视不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导致健康不佳,这不仅使其面临成立以来最大的信用危机,也对其他网络运营商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产生了不良示范影响。

假货争议之后的“信任危局”

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如果他们看到阿里不像开始时描述的那样美丽,他们“离开”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这里有一组数据。从2001年到2010年,共有42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其中91起涉嫌违法违规。在这91起案件中,最常见的是虚假陈述、未按规定提供财务报表、虚假首次公开发行文件、内部交易和不当操纵。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在美国的集体诉讼、暂停交易或强制退市。

假货争议之后的“信任危局”

集体诉讼是美国资本市场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如果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缺失或不准确,可能会因误导性信息披露而被起诉。

一位熟悉海外上市公司的人士指出,诉讼中有两个要素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一是股东权益的损失,二是是否知道和隐瞒重要事项。关于SAIC去年7月进行的监管调查,阿里巴巴否认向投资者隐瞒了任何信息,称它是在首次公开募股后才得知“白皮书”的。有趣的是,在去年9月15日提交的上一份招股说明书中,该公司还警告称,中国存在一个“复杂且不断发展的”监管体系,该公司可能会遭遇“关于在我们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是盗版、假冒或非法的指控和诉讼。”

假货争议之后的“信任危局”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阿里所做的一些努力。据报道,淘宝在过去两年投资1.6亿美元,从其销售网站上清除假冒产品,雇佣了一支2000多人的专职团队进行消费者保护和反假冒,并招募了一支54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在其网站上寻找假货。1月28日,淘宝宣布将立即成立一个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别战争营”。然而,在这场虚假的纠纷之后,如何恢复被消耗的“信任”仍然是阿里长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标题:假货争议之后的“信任危局”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1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