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8字,读完约5分钟
2015年初,市场预期注册系统会越来越强大。
在一项关于ipo改革的专题研究中,申银万国认为,注册制度将分三步实施:改革方案将于2015年初出台,创业板的特殊层次和个别行业将于年中先行试点,最早将于2016年开始全面实施。在推广层面,将会出现从场外到场内,从创业板到主板的趋势。

在这方面,接受《经济导报》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引入注册制度是一件很有可能的事情。“但是,由于慎重考虑,管理层不会一开始就在整个市场全面实施,而是在不同层次、不同市场逐步推进。毕竟,这将涉及一系列配套改革,并需要政策联系。”一家经纪投资银行部门的总经理彭彦表示。防止信息欺诈的风险

2014年11月底,中国证监会向国务院提交了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改革方案。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披露了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目前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证监会注册审核和交易所上市审核的模式;一种是交易所审查上市申请并在中国证监会注册的方式。

事实上,自2014年以来,注册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出台,资本市场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9月通过了修改《证券法》的决定,预计今年将审议并通过该法案,这将消除注册制度改革面临的最大阻力。

此前,天业有限公司(市场、咨询)秘书长江涛也对记者进行了分析。“过去,a股市场从未实行过股票登记制度,因此,企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将经历一个过渡期。”

彭彦表示,注册制度的实施将使更多的企业有机会登陆a股市场。然而,审批制度和登记制度都必须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并不断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对于注册制度,有必要防范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信息的风险。因此,行政机关应检查和判断披露的真实性。否则,根据目前的信用状况,如果注册制度实施后没有严格的惩罚机制和对中小投资者的有效保护,将导致内幕交易和信息欺诈的泛滥。

在这方面,上述受访者进一步表示,注册制度的实施必须辅之以对假冒公司和中介机构的严厉处罚,同时,应建立集体诉讼制度以保护投资者,从而共同筑起一道厚厚的堤坝,确保注册制度不会成为造假者的天堂。此外,在未来的注册制度下,上市公司将面临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和退市机制,因此,相关的“垃圾股”和“假股”将无处藏身。翻炒新浪潮或冷却下来

“纵观全球股市,各国主要有三种发行制度:审批制度、核准制度和登记制度。其中,审批制是一种全计划的发行模式,审批制是从审批制向登记制过渡的中间形式,登记制是成熟股票市场普遍采用的发行制度。”郑光恒生指数策略师张广文认为,注册制度改革方案将解决IPO严重的供需失衡和严重的新一轮投机。

彭彦还认为,注册制度实施后,进入ipo的企业数量将会增加,市场上定向配置的资金将会稀释到单一企业,炒作新股的现象将会逐渐降温。
《先驱报》记者注意到,去年11月22日,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将结合降低上市门槛和推进注册制度改革,加快专业水平的引进。所谓创业板的专业化水平,是指符合一定条件但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技术创新企业在新三板上市一年后,允许在创业板上市。

现实中,考虑到国内交易所的现状,从创业板逐步推行注册制度,充分发挥股票市场在创新型企业中的作用,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注册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信息公开,政府不再认可市场,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登记制度落地之前,克服实施改革计划的各种障碍对市场信心尤为重要。”董登新说。

“t+0”机制或返回到阶段
当首次公开发行(ipo)登记制度大步向前时,股市采用的“t+1”制度会不会改变?一个多月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沪港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循环交易(俗称“t+0”)机制一直是该所推动的创新,沪港通的推出无疑将加速内地市场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此外,中国股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恢复“t+0”的条件已经具备。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证券交易所都在进行“t+0循环交易”,国内证券市场也有这样的历史。a股市场自1992年12月24日至1994年12月31日实行“t+0”制度,但自1995年1月1日起,a股和基金交易已停止“t+0”。

一些分析师认为,“t+0”机制可以降低因缺乏纠错手段而导致的市场风险。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在未来继续发展。如果将来股票期权等衍生产品相继推出,期权市场将是“t+0”,股票市场将采用“t+1”制度,这也将阻碍一些套期保值交易。
标题:IPO注册制“疾进”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2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