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9字,读完约7分钟
特约记者杨来自上海
在过去的2014年,大力推行了改革措施。全方位深化改革,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体制障碍,完善促进就业和创业的体制机制;从及时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落实“两个孩子”,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控制“车轮上的腐败”……近日,2014年7月进入中南海的6位经济学家之一、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刘胜军接受《时代周刊》记者专访,解读当前改革热点问题。

就位,而不是越位
《时代周刊》:2014年是彻头彻尾的“改革之年”。从宏观角度来看,你的观察是什么?
刘胜军:中国仍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进展来看,这是令人振奋的,因为我们已经确定了2020年的改革时间表,但前进的过程是艰巨的。

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每个人都能想到它。利益集团与改革有冲突。这一轮改革主要是由于政府向社会下放权力。一些政府官员当然拒绝权力下放,对改革的抵制是可以想象的;第二个方面是,在这轮反腐努力之前,一些官员制造了有形或无形的冲突。以反腐败为例。短期内,一些腐败官员生活在恐惧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自然没有心情工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作为。如果这种不作为变成一种小气候,将对改革产生负面影响。

《时代周刊》: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央政府的许多政策都准确定位了政府和市场。你如何评价这个领域目前的改革?
刘胜军:政府应该做的很简单,那就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方面,我们现在的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不到位,维持这些规则是不好的。一方面,它是越位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吸引没有底线的投资,并且每一次都拿巨额的财政资金进行补贴和奖励,这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扭曲。

例如,一个企业有足够的100亿元资本,但当它遇到一个市长,市长承诺企业家,如果他们在当地投资50亿元,他们将帮助解决贷款问题,土地是免费的,企业家的头脑变得热。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就这样被扭曲了,吸引投资是一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无论是免费的土地还是优惠的税收,都需要经过法律程序才能做出决定。

时代周刊: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有企业改革再次启动。每个人都称这次改革为“摸着石头过河”。谈到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你认为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刘胜军: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当时每个人都刚刚从动荡中走出来,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那时,不碰石头是不可能“过河”的。随后,我们基本进入了顶层设计阶段,顶层设计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非常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是一个非常好的顶层设计。

国有企业的顶层设计称为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目前的问题不是没有顶层设计,而是有两个问题:第一,顶层设计不够清晰;第二,在顶层设计实现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阻力。

让我们先来谈谈缺乏清晰度。仅有程序化的设计是不够的。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参与混合所有制需要一个明确有效的实施计划。
目前中石化正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是一个值得分析的案例,包括中石化销售子公司向民营企业出售30%的股份,过程监控不到位,最终可能成为圈钱行为。30%的股份被拿走了,所以对企业的股权结构没有大的动摇。在我看来,一些行业的国有企业需要改变,国有股需要进一步降低。

说反抗。政企分开是改革的一大深水领域。为什么这个深水区很困难?过去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明确国有企业的使命。为什么不能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的反垄断法比较薄弱,有时与相关企业没有关系。

利用金融煽动实体
《时代周刊》:2014年11月22日央行降息后,a股飙升引起关注,各种迹象表明中国实体经济形势仍不明朗。你认为降息后中国股市的形势如何?
刘胜军: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表现并不一致。股票市场是一个虚拟的东西,更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形势并不好,许多指标都在恶化,并且有许多硬着陆的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股市能够有这样一轮行情有很多原因。

首先,中国投资者仍持有投机心态。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牛市,不管有没有基础,每个人都只需要一个牛市,这是一个赌徒的心态,与经济的质量没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国股市的不合理性不能简单地用常识来推断。例如,中国个人投资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但他们创造的交易量却占整个股市的80%。整个市场充满了个人投资者的投机行为。

第二个原因是过度的国家货币模式没有改变。在货币过度的背景下,所有的钱都被用于房地产投机,但现在大家越来越担心房地产市场,而中国股市已经下跌了这么多年。许多人认为这次降息是一次货币刺激。对于如此多的货币,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目的地。与房地产投机和股票交易相比,每个人都认为股票交易的风险较低。目前,股票市场的性价比超过了房地产市场。

第三个原因是一些上市公司的问题非常严重,这实际上是公司的欺诈。为了获得ipo的机会,许多公司会把他们的账目弄得很漂亮,同时,他们还得和证监会的人打交道。到目前为止,这些现象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如果经常暴露,泡沫可能会刺破。

除了腐败之外,ipo的供求关系也存在失衡。如今,许多人不理解ipo登记制度,这只是为了让市场供求回归正常。很多人都渴望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但如果上市公司的数量被证监会控制,供求就会失衡。这就是每当一家新公司上市时,市盈率如此之高的原因。因此,ipo登记制度应该放开供给,让市场做出选择。一个好的市场不应该有发行新股的恐慌。

《时代周刊》:为什么我们的资金很难进入实体经济?当我们降息时,资金会追逐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吗?
刘胜军:金融本身就是一个中介。金融是以有效的方式匹配资本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但是中国金融的效率很低。中国金融体系存在几个亟待修补的缺陷。
第一个缺陷是“价格控制”。例如,利率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就是价格。目前,银行的贷款利率仅为7%,而影子银行的贷款利率约为20%,相差3倍。这表明银行的利率水平已经被扭曲,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资本供求关系。

第二个是制度问题。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导,在银行中,大型国有银行是体系内的主要金融机构,它们自然为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服务。市场上的中小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很难从该系统中获得服务。银行以外的金融服务不发达,空的金融创新受到挤压,所以很多人去影子银行。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于民营企业,中国最有效率的市场主体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获得金融服务,导致严重的金融配置错误。我们把金融比作血管。如果血管有问题,不管你有多少血,它都不会流到正确的地方。

第三是资本市场的监管。资本市场是最重要的融资渠道,它比银行更重要,但它的地位是颠倒的。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因为我们过于依赖审批制度。一方面,审批制度提高了市盈率;另一方面,它将权力集中在一个部门,因此很容易兑现。原则上,股票市场应该比银行系统更有效率,而我们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
标题:刘胜军:IPO注册应放开供给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2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