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2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倪明亚
在2014年第四季度推出的这一轮市场中,“一带一路”的概念是一条值得关注的主线。近日,有《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预计在新年伊始发布的《一带一路》相关规划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相关部门正在加紧对规划内容的修订和完善。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2014年上半年,相关部门就制定了《一带一路规划》初稿,并征求了相关省份的意见。这一轮修订是计划经高层批准后的改进,预计修订完善后将尽快启动。

业内人士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一带一路”定位为三大战略之一。这一政策高度意味着未来a股市场将继续演绎主题市场,“中国”前缀公司将继续受益。

资金支持是主要力量
“一带一路”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资金支持主要是AIIB和丝绸之路基金。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启动地方丝绸之路基金,并出资设立其他类型的基金。

根据《关于设立AIIB的政府间框架备忘录》草案,AIIB的注册资本预计将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将提供500亿美元。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早些时候表示,根据目前的工作计划,预计所有国家将在2015年完成章程的谈判和签署,以便AIIB在2015年底前投入运营。

丝绸之路基金的建立路径也是清晰的。《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丝路基金来自外汇储备和三家机构,即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投资公司和中国开发银行,其中外汇储备占65%,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投资公司各占15%,中国开发银行占5%。

最近,中国央行也首次在AIIB和丝绸之路基金上发出声音。央行官员指出,设立AIIB与丝绸之路基金有四个主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二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第三,有利于刺激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有利于加快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许多地方政府开始尝试设立其他类型的基金。福州市政府最近与CDB福建省分行和中非发展基金合作,推动建立了一个总规模估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并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参与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广东省政府计划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基金”。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取消人民币债券境外发行的地域限制,强调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和多种形式的融资参与。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秦泰认为,这一政策放松措施将有助于在非主要金融中心建立人民币资本回流渠道;另一方面,在配合“一带一路”具体项目融资的同时,也有利于深化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使用的范围和程度。在丝路基金的资本结构中,CDB与外管局的合作已经显示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重要作用,预计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为中国企业未来更加灵活多样地走向世界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

外国投资帮助国内经济
最新pmi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正在加大。分析人士认为,面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有关部门也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投资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增长,稳定中国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CICC初步估计,未来十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比重预计将增加到1/3左右,中国对“一带一路”的总投资预计将达到1.6万亿美元。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近日在“第十三届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论坛海外项目启动会”上表示,中国在一带一路周边60多个国家的投资约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17%,而中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仅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7%左右。 这表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投资领域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值得中国企业进一步发展。

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市场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关于下一个“一带一路”的布局,刘劲松透露,“一带一路”将在下一步建设几个主要经济体。
标题:一带一路规划进最后冲刺 投资望达1.6万亿美元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3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