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15字,读完约8分钟
继奇瑞、华晨、长城汽车(报价、询价)于2014年11月17日向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召回近56万辆缺陷汽车后,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报价、询价)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浙江郝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天津一汽李霞汽车有限公司、 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5年1月20日起共召回304,935辆缺陷汽车。

近年来,回忆这个词并不陌生。首先,速腾的“断轴门”继续发酵,接着其自有品牌创下了一次性召回数量的纪录,而日本高田的气囊事件“影响”了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严重...从2004年到2014年,中国的汽车召回已经经历了十年。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汽车召回制度从无到有,汽车召回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但与此同时,围绕汽车召回制度的批评从未停止。

年底召回数量创下新高
长春市民张艳(音译)六个月前买了一辆奔腾b50,最近情绪低落。几天前,经销商通知他,他的车属于召回范畴。由于气囊控制单元的异常操作,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更换新的控制单元。"虽然它是免费的,但它毕竟是延迟的!"张艳说道。

不久前,一汽汽车有限公司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交了召回计划。从2015年1月10日起,它将召回2014年2月9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生产的15,798辆奔腾b50汽车。

这只是中国汽车市场近期发生的多起召回事件之一。自2014年11月以来,长安福特、宝马、奇瑞、东风、上海通用、捷豹路虎、一汽汽车、四川汽车、天津一汽丰田和克莱斯勒等十多家汽车公司发布了召回信息。召回的数量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召回的原因包括零部件的潜在安全隐患。

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2014年11月发布的召回信息为例,该公司最近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一份召回计划,并决定从2015年3月1日起召回部分别克君越汽车,总计超过4万辆。据了解,上海通用召回的原因是车辆前照灯驱动模块在长期使用后可能无法正常工作,这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根据2014年国内汽车召回数据,上半年共发生40多起汽车召回,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外品牌,只有长安、长城等少数自主品牌。下半年,汽车召回数量大幅增加,已超过60起。虽然大部分被召回的对象仍然是外国品牌,但自主品牌的数量也在增加。

其中,奇瑞公司最近发布的召回信息值得关注。根据奇瑞汽车最近发布的两项公告,从去年12月15日起,奇瑞因设计原因召回了50多万辆汽车,包括风云2、a3、东方之子、v5和qq6。据悉,超过50万次的召回量也是自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独立汽车企业的最高一次性召回量。

“与前几年独立品牌‘零召回’的做法相比,独立汽车公司越来越意识到召回的重要性。对于汽车公司来说,召回意味着认真面对问题,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越来越不希望逃避或修补旧的做法。”国内知名汽车专家贾说。

速腾的“断轴门”升级召回受到了批评
如果我们想选择2014年国内汽车召回最热门的新闻,速腾的“断轴门”无疑是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在新闻发布之前,此次事件引发的车主维权活动在中国许多地方仍在上演。可以说,速腾“断桥门”给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讲述了中国实施汽车召回十年来,如何进一步完善召回制度。

通过梳理速腾“断轴门”事件,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次典型的中国式召回:车主维权-舆论跟进-质检总局启动缺陷调查-汽车公司采访-汽车公司宣布召回。根据常识,随着召回信息的发布,随着一汽-大众召回计划的发布,本应平息的车主维权行为变得更加激烈。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要求,“一汽大众将尽快解决消费者反映的质量问题,积极配合缺陷调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2014年10月15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大众(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提交了召回计划,宣布从2015年2月2日起,将召回约58万辆新的速腾和甲壳虫汽车。召回措施是在后桥纵臂上安装金属衬套。

然而,在许多新的速腾车主看来,这种安装金属衬里的方法就像“修补”,这使得他们很难消除驾驶时的安全顾虑。他们要求更换新设计的后悬架,但制造商没有接受这一要求。“拔河”升级了。2014年10月下旬,在国内城市,速腾车主在4s店或制造商前或车展现场举行了几次集体维权活动,表达他们对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强烈不满。

在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速腾所有者也成立了数百个维权团体。一些车主将2010年丰田召回事件作为对比:丰田踏板设计缺陷引发的召回风波以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mpany)总裁在中国鞠躬道歉而告终,而大众的回复不仅不尽如人意,而且令人愤慨,消费者难以接受。

“几年前,大众因dsg变速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被召回。起初,中国大陆市场被排除在外。后来,在多方压力下,大众开始在内地市场召回。”速腾车主陈愉表示,大众在中国的傲慢态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让人们对国内汽车召回制度监管不严感到无奈。

陈愉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国内的召回制度是备案制度而不是审批制度,所以在程序上有很多环节。针对公众对速腾的召回措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在2015年2月2日前无法监管;为评估召回效果,企业应在召回完成后做出召回结果报告。时间要过几个月。“就这样,半年过去了,我们每天都开不起车!”

汽车召回制度在管理上还存在不足
自2004年马自达6第一次召回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年。过去十年,随着中国汽车生产和销售跃居世界首位,国内汽车召回数量也一路攀升,2009年首次超过100万辆,2013年达到531万辆。据统计,截至2014年9月30日,中国共发生793起汽车召回事件,召回数量达到1688.5万起。

毫无疑问,汽车召回制度有效地减少了缺陷汽车对公众人身安全的危害,对维护消费者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经过十年才刚刚起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中,在数量和制度缺陷上都存在差距。

例如,在美国,根据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统计,在过去十年中,美国每年召回的汽车总数在1000万至2000万辆之间,2014年上半年超过3000万辆,远远超过当年新车的销量。回顾国内召回数量,过去十年的召回总数少于美国一年的召回总数。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汽车生产和销售的第一大国,对中国来说,召回数量确实少得不成比例。

另一方面,召回制度管理上的缺陷受到了消费者的批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负责召回的质检总局往往无法收集有关涉案车辆的信息;另一方面,缺乏专业和公正的评估方法。由于许多评估机构与汽车制造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者往往不赞同他们的评估结果。

贾等专家表示,近年来,国内消费者在召回问题上往往受到外国汽车公司的不同对待。重要原因是召回制度约束力不强,召回处罚力度不够。他们建议中国的召回制度应加强前端监管,探索有效的投诉信息收集和整合机制。同时,不断完善第三方测试体系,探索公平有效的第三方测试手段。

除了改进系统,汽车公司作为制造商也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增强责任感。日本高田的安全气囊事件仍在发酵,也为汽车公司敲响了警钟。在汽车全球化和基于平台的大规模生产趋势的背景下,如何牢牢控制质量成为汽车企业的一个紧迫课题。(记者宗伟)
标题:专业性不足 汽车召回制度仍存管理短板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4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