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1字,读完约5分钟
新年伊始,美元指数一举达到91点大关。市场普遍认为,今年美元将继续走强,美元指数即将触及100点。但近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未因美元大幅升值而大幅贬值,而是呈现出大幅波动的格局。分析师认为,虽然美元在年内走强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贬值压力,但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和预期的高额贸易顺差,人民币在中长期内没有趋势性贬值势头;短期内,国家外汇管理局放松了对银行结售汇头寸的管理,银行间市场收紧人民币流动性的预期增加,支持人民币汇率走高。

看涨美元指数接近92
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美元走强的步伐势不可挡。截至去年12月,美元指数从80点左右一路飙升,并在年底达到90点大关,创下过去23年来最大的半年涨幅。2015年初,美元仍然看涨。1月1日至6日,美元指数连续四年上涨,一举突破91点大关。7日,亚洲市场达到最高点91.89点,几乎达到92点。

本轮美元升值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的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在非同寻常的货币扩张刺激下率先恢复正常。在经济增长复苏、就业率稳步下降的背景下,美联储于去年10月正式结束量化宽松,开始了货币正常化进程。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开始加息只是时间问题。今年6月将是首次加息的敏感时期。预计到2015年底,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将逐步升至1%。

与此同时,作为美元指数中权重最高的两种货币,欧元和日元正面临着与美元相反的局面。在经济上,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复苏步伐落后于美国。去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美国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3.1%,将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分别降低到1.3%和0.8%。在货币政策方面,在经济低迷、通缩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欧洲银行和日本银行陷入了资产负债表持续扩张的泥潭。2014年,欧洲央行相继出台了降息、实施存款负利率、增加存款额等措施。1月2日,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暗示将启动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的全面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当天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美元指数全天上涨近1%;巧合的是,日本央行在去年10月底出人意料地宣布加快货币扩张,这意味着其宽松步伐并未停止。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和货币政策继续背道而驰的背景下,2015年美元将继续走强,经过12年的时间,美元指数有望再次达到100点大关。

人民币没有长期折旧基础
在美元进入牛市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去年最后两个月出现了一波周期性贬值。考虑到中美两国在经济和货币政策上的差异,以及缩小利率和资本外流的可能性,市场倾向于认为人民币今年将承受对美元的贬值压力。然而,从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表现来看,人民币仍表现出相对较强的运行特征。

数据显示,1月6日,美元指数收于91.61点,创下逾9年新高。1月7日,尽管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小幅下跌13个基点,至6.1269,但仍处于去年3月以来的较高水平。在即期汇率方面,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在7日收于6.2125,但与前一个交易日相比略微上升了5个基点。从更长的时间来看,虽然2014年人民币即期汇率小幅贬值,但从去年3月开始并未脱离6.10-6.30的运行区间,但双向波动的幅度比中间价更明显。

市场人士表示,尽管美元走强,但国内市场的结售汇仍相对平衡。一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规定,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不再与外汇存贷款比挂钩,这使得银行保持美元头寸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下周将有a股IPO集中认购,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可能面临收紧。这两个因素的叠加使得机构短期结汇需求上升,支持人民币汇率上升。

中长期来看,分析师指出,美元走强带来的贬值压力是明显的,但人民币没有趋势贬值的基础。首先,人民币正在寻求国际化,这决定了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必要性;第二,尽管海外经济复苏缓慢,但毕竟正在复苏。此外,政府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如“一带一路”,中国出口增长有望继续回升,外贸顺差有望继续保持高位并支持人民币;第三,虽然适当的贬值有利于出口,但也有必要防范快速贬值造成的大规模资本外流及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因此,货币当局有必要采取措施稳定汇率预期。巨额外汇储备、中间价的导向作用,以及央行尚未完全放开资本管制和放弃外汇管制的事实,也表明当局有足够的手段稳定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在央行逐步退出日常干预的背景下,人民币即期汇率呈现出自发的双向波动、升跌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已基本进入均衡状态。有分析师预测,2015年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呈现大幅波动和双向波动的格局,即期汇率波动区间可能在6.00-6.30之间。
标题:美元指数牛气冲天 人民币不具长期贬值基础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4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