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3字,读完约3分钟
2014年底,银行业存贷比调整迎来了新的曙光。据报道,监管机构近日在大型金融机构会议上表示,同业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贷款已纳入贷存比,同业存款准备金率初步设定为零。上述机构不包括金融公司。分析师认为,存款口径的调整降低了存贷比,意在改善信贷供给,未来存贷比有进一步放松和取消的可能。贷存比制度的放松将使银行在资产配置上有更多的自主选择,银行业将迎来一个正负绩效交替增长、高不良贷款率阶段性上升的“新常态”。2015年的银行股仍有一些有趣的地方。

改善信贷供应
自2014年以来,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调整存贷比已成为政策考虑的方向。根据《商业银行法》,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贷存比)不得超过75%。然而,在2014年,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一直接近这一监管“红线”。由于存贷比指标的调整涉及到《商业银行法》的修改,需要办理相关手续。然而,央行这次将银行间存款纳入存款,扩大了贷存比的分母,降低了贷存比,直接解决了银行的“近渴”。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存款口径的调整降低了存贷比,意在改善信贷供应。最近,以t+0货币基金组织(t+0 Monetary Fund)为代表的新型创新金融产品的快速增长及其对银行协议存款的大量投资,导致银行一般存款账户的转移,确实对银行存贷比造成了很大压力。此次口径调整显示了央行放松银行存贷比评估压力的监管意图。与此同时,贷存比的降低将略微释放信贷额度。然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决定银行信贷供给的是企业的有效需求和银行自身的风险偏好,而存贷比的降低对信贷投放的影响有限。负债方的结构调整可以释放资产方的流动性。

根据平安证券研究报告,2015年银行股仍有值得关注的地方。受需求不足和风险偏好下降的制约,短期内贷存比放松带来的信贷供给的边际改善是有限的,但也表明了监管当局的态度,贷存比今后有进一步放松和取消的可能。空监管套利的存在使得银行能够通过调整债务结构释放流动性,增加生息资产的配置。总体而言,新文件对银行业是积极的。

引导松散的期望是值得注意的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2014年5月写道,根据统一监管的原则,银行间存款应由存款准备金管理。业内人士表示,基于对经济形势的现实考虑,央行最初将银行间存款准备金率设定为零,这有助于维持银行可用资金规模,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

长城证券分析师表示,与之前的市场预期相比,新的存款范围基本符合预期。存款口径的调整有助于降低存贷比,增加/0/。然而,现阶段信贷供给的矛盾来自于融资需求方的疲软,单方面增加信贷供给的实质性效果有限。然而,引导宽松预期的信号意义值得关注。

根据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报价、咨询),贷存比制度的放松给了银行在资产配置上更多的自主选择空空间。银行业即将面临变革,改革使商业模式更加市场化。监管当局开始正视并引导银行化解风险,银行业将迎来正负业绩增长交替、不良率高企的“新常态”。
标题:存贷比口径调整或改善信贷投放 引导宽松预期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4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