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8字,读完约4分钟

这篇文章来自蔡邑。作者是孙勤,这篇文章被授权发表。

在中国银监会和证监会的资产证券化从审批制向备案制转变后,中央银行终于忍不住了。

知情人士向《中国商报》记者透露,日前,央行与市场机构沟通,提出取消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审批制度,改用登记制度,标志着中国两大资产证券化市场对审批制度的彻底告别。

全面迎来“注册制” 资产证券化或将大爆发

央行计划推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注册和发行

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银行间发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将不再是央行注册登记时测试基础资产的“开盘价”,将部分借鉴交易商协会的注册发行方式。

全面迎来“注册制” 资产证券化或将大爆发

然而,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在银行间市场正式实施资产证券化产品登记制度仍需国务院批准,如获批准,将在春节后推出。

“问题不大,这是大势所趋,银监会已经实施了备案制度,央行无法坚持下去。”一位分析师说。

“即使在审批系统期间,央行也只是为了检查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了解交易结构等而打开了这个包。,审批时间只需一个月左右;相比之下,银监会对资产组合的审查更为详细,耗时更长。”一位结构性产品评级分析师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全面迎来“注册制” 资产证券化或将大爆发

一家信托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央行注册制度实施后,银监会和央行不需要打开包装,只需提交相应的信息进行注册和备案,我们将发行的单一产品将等待央行的政策。着陆。”据悉,上述受托人提及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将是2015年发行的首只按揭证券。

全面迎来“注册制” 资产证券化或将大爆发

也就是说,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的双重审批制度将转变为双重报告制度。

监管者竞相放松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整个美国债券市场的四分之一,2007年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峰值存量占整个债券市场存量的35%;截至2014年底,数据显示,中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存量仅占债券市场总存量的2.5%。相比之下,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从证券化在融资、调节和流动性管理方面的有效性来看,资产证券化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市场。

全面迎来“注册制” 资产证券化或将大爆发

据《中国商报》记者统计,2014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新增发行量接近3000亿元,是2005年资产证券化试点至2013年底总发行量的两倍多。

中国国际创新部副总经理严比较了美国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认为2014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信用2.0时代”。

随着监管的自由化,资产证券化市场无疑将在2015年再次扩张。

“这块蛋糕的巨大规模和深远影响为所有监管者所熟知,这也是各方竞相开放这个市场的原因。”一位经纪人告诉《中国商业报》记者,该经纪人于2014年10月参加了中国证监会内部的一次沟通会议,此次沟通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讨论交易所系统的资产证券化备案制度。

全面迎来“注册制” 资产证券化或将大爆发

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交易所不满足于只做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平安一号是一个考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交易所希望尝试的品种。”

另据媒体报道,在上交所资产证券化培训会上,上交所内部人士表示,2015年资产证券化交易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企业1000亿元,银行信贷4000亿元。

这也可能是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实施资产证券化登记制度的外部因素。虽然从目前的流通情况来看,交易所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与银行的产品的数量级不同,但其背后的因素,如托管人,具有深远的影响。

全面迎来“注册制” 资产证券化或将大爆发

除了中央银行推动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自由化”的传统进程外,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上一直表现“稍差”的中国保监会也于去年年中向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布了《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试点业务监管规范》,鼓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发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

标题:全面迎来“注册制” 资产证券化或将大爆发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