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6字,读完约3分钟
1月份土地交易平均溢价达到28.6%,为去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5年1月,一线城市共进行了58笔土地交易,交易金额达到530.9亿元,比2014年12月的378亿元增长了40.4%。更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土地交易平均费率达到28.6%,这意味着平均费率达到了2014年1月以来的最高点。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4年全年,1月份一线城市土地出让平均溢价达到50%以上,其余11个月低于26%。
2月3日,首创置业以5.98亿元的价格在北京市顺义区赢得了一块包含商业老年用地的土地。有些商品房的底价是每平方米11000元。如果加上老年土地投资,一些商品房的底价将超过每平方米2万元,保险费率将超过30%。

值得注意的是,住房企业对这块土地的竞争非常激烈。经过56轮的战斗,买家被确定为第一个购房者。“很多企业都在争夺土地,基本可以判断,2015年北京土地市场的竞争将非常激烈”。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记者。

此外,中原地产监测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以华润、首开、招商局三家财团为例,1月份北京土地收购总额达到192.81亿元。可见,房地产企业在一线城市收购土地的热情明显高于2014年。

对此,张大伟表示,土地收购的节奏可以显示房地产企业对未来楼市的判断。2014年初,前20家房地产企业对土地市场较为保守,仅在去年9月份就有一些企业出现在土地市场,其中万科、远洋、保利等企业当时都大量收购了土地。从那以后,住房企业开始逐步增加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

然而,业内另一位人士认为,房企的布局正从目前的土地市场转移情况发生变化,而三、四线城市由于房地产市场库存过多而难以消化,且市场饱和度较高,因此房企在这些地区拿地的意愿很低。

相反,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攫取土地、甚至推高土地价格的“集中营”。目前,一线城市的底价接近或超过周边房价已经成为土地市场的新常态。一些分析师认为,房地产企业高价收购土地存在风险。从2015年北京供应的豪宅规模来看,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上的豪宅集中在北京多个地区,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高端房地产市场的竞争格局。毕竟,大量豪宅进入市场后卖给谁,以及市场是否真的有能力接管,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这方面,世茂集团副总裁蔡雪梅曾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房地产快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开发商依靠开发土地的附加值来获取利润,未来他们将擅长拼产品。企业应严格控制负债率、收款率、利润率和销售率。
标题:一线城市成房企抢地集中营 1月土地成交额涨40.4%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7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