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5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中,仅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难以实现其目标,而欧元区是近年来的最佳参照。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集中力量调整和改造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而不是一直依靠货币政策刺激。

评论:投资者不宜过度解读全面降准

昨天晚上,“杨妈”在春节前给市场带来了一个大红包。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启反向回购操作,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最终决定实施全面的RRR减持措施。自2月5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符合“定向RRR减息”标准的金融机构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再下调0.5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

评论:投资者不宜过度解读全面降准

PBOC全面的RRR减排措施符合大多数市场投资者的预期。从全球来看,过去一年,除美国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总体增长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正在艰难复苏的欧元区,面临通缩风险转化为实质性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困境,实施了1.1万亿欧元的“欧洲量化宽松”,瑞士国家银行、丹麦央行、土耳其央行、新加坡央行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也相继降息。似乎世界上将会出现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甚至投资银行分析师也预测,一场新的“货币战争”将再次到来。

评论:投资者不宜过度解读全面降准

从国内情况看,中国经济在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和诸多严峻挑战后,2014年实现了7.4%的增长。然而,"三相叠加"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消散,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进一步显现。去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2013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今年1月,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9.8,这是两年多来PMI首次低于荣耀与艰难之间的界限。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通胀指数在过去六个月里一直在持续下降。截至去年12月底,cpi同比仅增长1.51%,而ppi连续近三年出现负增长,创下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新低。

评论:投资者不宜过度解读全面降准

上述数据清楚地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对RRR的全面削减确实反映了高层政府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考虑。虽然去年11月的降息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在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降低资金引导价格的基础上,适度放松对商业银行作为资本中介的货币政策约束已成为市场的迫切需求。有鉴于此,许多投资银行分析师预测,为了确保中国经济的增长水平,RRR方面明年可能会多次降息。

评论:投资者不宜过度解读全面降准

然而,投资者不应过度解读这一总体RRR削减。首先,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大不相同。央行的货币政策不会再次回到“危机水平”,所谓的“货币战争”可能是危言耸听。此外,虽然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而且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逐步实施,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应该说是一个大趋势,但央行的货币政策可能仍需要保持“紧而适度”的要求,保持适度的节奏,对“全年多次降息”的预测不应过于乐观。此外,在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中,仅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难以实现其目标,而欧元区是近年来的最佳参照。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集中力量调整和改造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而不是一直依靠货币政策刺激。只有这样,经济才能形成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势头。

评论:投资者不宜过度解读全面降准

□罗宁(北京学者)

标题:评论:投资者不宜过度解读全面降准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