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5字,读完约3分钟
基层环保干部、专家学者认为,调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区域布局优化,是治理雾霾的根本政策。在此基础上,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严格基层环境执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主动防控雾霾。

首先,要加大控制燃煤污染的力度,重点控制散煤污染。基层环保人士普遍认为,根据源头分析结果,燃煤污染是北京、天津、河北及其周边地区雾霾的“罪魁祸首”,而城中村和边境村的小锅炉燃煤则是“第一恶”。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放建议,在有计划地减少工业燃煤污染的基础上,如果对散煤进行适当处理,燃煤污染可以大大减少,因此应该将其视为控制霾害的关键突破口。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潘说,一是要整顿煤炭市场的规范化管理,防止高硫高灰煤流入市场,从源头上减少燃煤污染;二是加快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减少城郊结合部原煤散烧造成的面源污染;此外,加强对煤场、储煤场等产生松散煤尘场所的管理。

相关人士建议,在天然气因气源、价格等因素难以大规模推广的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应重点探索洁净煤技术在冬季燃煤供热中的应用。
第二,解决突出的灰尘问题。山西省环保厅副厅长表示,目前,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正处于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沙尘问题似乎并不明显,但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例如,2013年太原市pm2.5源分析结果显示,粉尘污染占28%。控制灰尘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只要管理更加精细化、高标准化,并最终规范化,就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第三,控制秸秆焚烧的面源污染。研究表明,秋冬季焚烧秸秆是烟雾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例如,北京在10月份进入采暖期之前连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很大程度上是由秸秆焚烧造成的。基层实践表明,如果秸秆问题处理得好,投资是小的,但它是意想不到的。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控制,加快淘汰低排放标准的车辆。李放建议加大努力,在华北地区淘汰低排放标准的机动车,尤其是在北京等关键地区。此外,应控制总量以降低使用强度,同时应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改善燃料质量。

相关人士认为,针对当前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有必要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充实人员,提高技术防范水平,创新环境管理模式,实行精细化管理,特别是严格执行环境法。

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防御水平。第二,改变环境管理模式,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第三,必须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执法。第四,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

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黄表示,随着工业企业向各类园区集中,传统的环境管理对象已经从单一企业向工业园区演变,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要优化环境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园区的环境监测、监督和管理。同时,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深入调查,全面掌握各种污染源及其对周边空燃气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善各种污染源所在区域的空燃气质量,实现regional/きだよ的全面改善

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位人士表示,基层企业非法排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表明环保执法监督能力仍有待提高。今后,基层组织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源头,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能批准。与此同时,日常环境执法和监督的法律项目应该到位,一旦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必须严格调查。
标题:专家:大气治污须创新环境管理模式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28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