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3字,读完约3分钟
一方面,主板指数疲软,难以改变;另一方面,创业板和中小板积极出击,创出新高,a股跷跷板效应继续发酵。在业内人士看来,主板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是,重量级股正遭受冷泉,而主题股正在绽放,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频频创出历史新高。在主板缺乏趋势机会的背后,市场风格转向了中小股。尽管创业板的估值并不便宜,但内部分化后高增长的主题股将继续走强。

优质的创业板公司备受青睐
截至3月4日收盘,创业板指数成功站在2000点的整数关口,收盘于2009.83点,涨幅2.45%,再次创下新高。虽然有业内人士认为,注册制度的消息会给创业板带来压力,但从趋势来看,创业板仍在上升通道中稳步上升,并未受到负面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70倍,创业板在向上指数背后的内部分化将逐渐加剧。具有真实题材和业绩的创业板股票将成为新的投资方向。

至于注册制度将对创业板产生影响的观点,有分析师指出,在中短期内,在注册制度正式实施之前,创业板仍有望保持上升趋势,重复走强的可能性较高。我们可以密切关注创业板新兴产业的领先品种,如互联网、软件服务、媒体、通讯设备、医疗保健和环保领域的“领军人物”。如果这些领先者继续上升,创业板市场将不会轻易终结。

尽管创业板的估值偏高,但它与创业板的增长正相关。广州万隆认为,创业板的高估值与其未来增长关系更大,2014年创业板年报已经达到三年来的高点,这意味着市场供求失衡的影响相对有限,注册制度对创业板的影响也大大减弱。然而,目前创业板的市盈率高达70倍,而目前指数的上涨无疑存在一定的泡沫,其新的高指数往往是内部高质量和大盘股的结果。周三,创业板市场再次分离,释放出小盘股再次严重分化的信号。业绩不佳的股票将逐渐被基金抛弃,表现出高度的分化和下跌,而业绩优异、高增长的股票有望继续受到基金的青睐。

重量级企业的疲软抑制了市场表现
与创业板的表现完全不同的是这两个城市的主板。虽然沪深股市均出现反弹,但受到5日移动平均线的抑制,而银行业和其他加权行业长期疲软,这仍是制约市场反弹的主要因素之一。截至3月4日收盘,上证综指上涨0.51%,收于3279.53点;深圳成份股指数上涨1.12%,收于11655.08点。在两市反弹的背景下,交易量明显缩水。“从技术角度来看,市场萎缩并反弹,短期内仍难以摆脱震荡格局。”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师表示:“两市的回调是一次良性调整,但成交量萎缩表明资本流入并不积极,短期内市场仍将在窄幅波动。如果交易量有效扩大,股指有望摆脱调整,继续向上扩张。”

一些媒体对历史数据进行了统计,发现2005年至2014年“两会”的第一个月,沪深300指数大部分都能获得正回报。在“两会”期间,该指数回落,平均下跌2.6%。会后,该指数的表现喜忧参半。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市场趋势难以显示,但结构性市场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主要的投资策略仍然是轻市值和重仓股。天心投资认为,虽然市场出现了横向波动,但两个协会的股票已经启动了暖春市场,播种的季节已经到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抓住好苗子,规划一年的市场。建议投资者关注两会部分龙头企业和主要代表的提案,从提案中挖掘市场未来的机遇。每次回调都是进入市场的机会。
标题:蓝筹积重难返 创业板打破“恐高症”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3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