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86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高度重视NPC代表和CPPCC委员的建议,认为这是推进监管工作改革的重要途径。”3月8日,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出席2015年全国人大保险代表座谈会,强调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对保险业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中国保监会将与各位代表一道,肩负起时代赋予保险业的使命和责任,更加积极地推进改革、发展和监管,努力开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保单红利已全部释放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对保险业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特别是《新中国十条》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使保险业获得了全方位的政策红利,也使社会各界对保险业寄予厚望。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谈到保险业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的作用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斌说,保险业要着眼于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着力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风险的本质, 通过周到细致的金融保险服务,让广大保险消费者有更多的保险意识,这是当代保险人必须肩负的使命。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座谈会上,王斌建议,保险业应着力研究人口生命周期的风险性,务实提供健康管理和养老保障服务,努力推进社会保障服务升级。同时,要着眼于政府分权和强化公共服务能力,着力研究社会治理、经济建设、环境治理和生态治理中的各种风险性质,务实地为风险管理提供经济补偿服务,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升级。此外,保险业应着力服务实体经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致力于研究经济建设对金融资源的需求,务实提供保险资金和资产管理服务,努力适应并积极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同时,围绕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着力研究企业跨境经营风险的性质,务实提供跨境保险服务,努力提高中资保险企业海外权益保护能力。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保障民生是大有可为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联合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戴浩不仅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了实施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的建议,而且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打破养老行业的“双轨制”,给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一个更加公平的政策环境。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戴浩表示,养老金市场有两种制度:公共和私人。公共养老机构由政府投资,在运营中享受各种减税和财政补贴。也有一些“公共建设与私人经营”和“民政援助”的模式,它们基本上以不完全和不真实的成本参与市场竞争。正是这些针对公共养老机构的特殊优惠和补贴政策直接导致了市场价格的“扭曲”,即公共养老机构价廉物美,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私人养老机构因成本高而少之又少。双轨制下的养老行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全社会都意识到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都在期待养老行业的巨大商机,而另一方面,进入这个行业的社会资本却在努力盈利。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有人建议应该实行体制改革。如果适合市场化供给,社会力量能够承受,就应该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方便合理的养老服务。公共国有企业和机构应该投资于战略性的、不能由私营企业经营的行业。政府应退出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由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公共服务的决策者和质量监管者,并让合格的社会组织负责养老服务的具体运作。另外,民营资本投资的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鉴于其经营困难、生存困难,建议借鉴部分省市的经验,参照非营利组织的政策给予优惠待遇。它已经度过了生存的困难阶段。”戴浩建议道。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转型升级带来商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向更高形式、更复杂分工和更合理结构阶段的演进,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公众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更深更广领域的保险需求应运而生。对于如何抓住这些商机,提供准确的服务,参与讨论的两个协会的代表和会员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克木就如何加强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要使这一新生事物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需要将其正式纳入金融监管范围。只有在审慎监管的框架下运作,网络金融才能规范发展,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有必要强调的是,互联网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越来越困难。如何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不仅使网络金融规范化发展,而且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这需要许多技术措施,以及大量的人员培训和储备。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强调了保险业“三大支柱”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覆盖面很广,主要是因为缴费主体多,但实际上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很少,尤其是农民工保险缴费主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从中受益的参保人数却很少。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应该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外,长期护理保险应定位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建议在不改变现有支付水平和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将部分养老保险缴费转移到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友邦保险(国际)有限公司地区执行董事荣永奇也强调,“今后,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如长期寿险、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年金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都需要关注。保险公司应该宣传保险的概念,而不是财务管理的概念。与此同时,他们应该开发更多的产品,并制定更多的政策激励措施来销售这些新产品。”

标题: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