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13字,读完约10分钟
“环保‘风’会把盘的黑色盘刮成‘绿色’。”
被贴上“三高一低”(高污染、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标签的黑色产业链再次成为公众批评的对象,期货行业的人们纷纷描述黑色品种的近期表现。
当烟雾再次升起,当人们渴望“apec Blue”和“两会Blue”长久停留时,黑色产业链和“蓝色交响乐”之间旷日持久的囚徒困境再次灼伤人们的心灵。
3月4日,市场上出现了一份责令停产整顿的企业名单,57家企业因环保设施不达标被限期整改,其中钢铁和焦化行业成为“重灾区”,这也是加强环保执法的一个明显信号。

“自2015年1月1日起,被称为历史上最严厉的新《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其处罚已成为一把没有上限的‘剑’。此外,空气污染防治、废物排放、能源消耗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或实施,环保政策对煤焦钢铁行业形成“紧缩效应”《中国证券报》采访的一位分析师表示。

可以预见,在新的经济常态和环境保护形势下,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调整的步伐将继续加快。然而,通过提高非法成本迫使一些竞争力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将迫使黑色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环境和民生的可持续发展。

执法严厉,环保“紧箍咒”再次收紧
数据显示,全国70%的烟尘排放、85%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都是由以煤为主的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的;钢铁企业的主要排放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焦油和粉尘。

在国家环保的旗帜下,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正在对煤焦和钢铁行业形成“紧缩效应”。据媒体报道,由于污染防治工作不力,环境保护部对山东省临沂市和河北省承德市的市长进行了采访。近日,山东省临沂市有57家企业因环保设施不达标被要求限期整改,其中钢铁企业是重灾区。

“过去监管不严,很难再现停两天、开两天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山东省临沂市整改开始,无论环评程序是否达标,该地区所有炼钢、轧钢企业都将被关闭。其严重性可见一斑,这表明对违规、违规排放的企业必须严厉查处。

自2015年1月1日起,新的《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非法倾倒、过量排放和逃避检测将受到“日常处罚”、“治安拘留、刑事责任”等处罚。此外,新的环境保护法还将采取地方政府的“保护伞”,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非法成本。

“对于钢铁行业,新标准涵盖了从矿石开采、烧结、炼焦、炼铁到轧钢的整个过程。指标全面细化和收紧,凸显了新《环境保护法》“历史上最严格”的特点国泰君安期货高级研究员刘秋平说。

与此同时,钢铁行业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今年已经实施。“新的指标更加严格。例如,过去颗粒物的排放限值是每立方米80毫克,现在要求是50毫克。京津冀等重点排放区域要求40毫克;;二氧化硫的排放限值已从每立方米600毫克改为200毫克,京津冀已达到180毫克。钢铁企业的环保压力大大增加。”上海钢铁联盟信息总监徐向春(报价300226,查询)告诉记者。

众所周知,占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一半的工业部门也面临着一场节能和环保的特殊风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联合编制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已在内部发布,重点关注四大重污染领域:焦化、工业炉、煤化工和工业锅炉。到2017年,拟节约煤炭消耗8000多万吨,减少烟尘排放5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0万吨。到2020年,我们将努力节约1.6亿吨煤炭消耗,减少100万吨煤烟排放、12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和8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黑色产业面临着相当大的环保压力."南华期货研究所高级所长曹阳辉表示,首先,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次,经济增长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黑色产业链面临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压力;最后,政策压力越来越大,黑色产业对环保设备和排放标准的要求也大大提高。

落后的产能被迫加速退出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相叠加”经济放缓期,在产能过剩、需求放缓、融资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相关品种价格走势低迷,煤焦钢铁行业陷入大规模亏损困境。

根据公开数据,2014年煤炭行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273亿元,同比下降44.1%,约70%的企业亏损;2014年,钢铁行业实现利润2192亿元,同比下降15.3%,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85%,在全行业排名垫底。

“一方面,企业的‘造血’功能变弱,甚至‘失血’,他们没有钱投资或者不愿意为环保买单。即使有些企业配备了环保设备,他们也不愿意创业,因为他们负担不起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环保要求日益提高。虽然你现在找不到,但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检查。企业总是面临着被迫整顿和关闭的巨大风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是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困境,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新的环境保护法的执行越来越严格。

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计算,根据新的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大约70%的钢铁企业没有达到新的标准,这将对一些企业的成本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但在需求较低的情况下,很难将其成本转嫁到下游。

“为了达到新的排放标准,钢铁企业需要进行许多环境保护改革,包括烧结烟气的综合净化、高炉系统的综合达标以及炼钢系统的综合升级。据估计,全行业实施环保改革的总投资将在900亿元至1100亿元之间。”安信期货研究员何建辉说。

曹阳辉进一步指出,如果将钢铁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30%以内符合新环保标准的企业,主要是宝钢、武钢等大型国有企业;第二类是不符合70%范围内的企业,可由环保部门监管。每吨钢的环保投资可能需要在100元到150元/吨之间,这已经陷入亏损的泥潭。这对钢铁企业来说更糟糕;第三类是民营企业,规模小、隐蔽深、难以监管,违规率在70%以内。这些企业不仅是产能过剩的制造者,也是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如果这些企业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很难清除黑色工业污染的毒瘤。

随着淘汰落后产能的推进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提高,2015年落后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依然较大。宝成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指出,环保成本的增加可能导致企业微利的流失,进而可能导致煤焦、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和并购加速。一些财务实力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将会有更明显的竞争优势,而负担不起环保成本和违法成本的企业将会被淘汰。

“由于国有钢厂实力雄厚,环保政策执行力强,环保设备安装到位,所以影响很小。如果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到位,私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成本增加接近100元/吨,而私营钢厂。产能的退出预计将继续。”刘秋平说。

不过,何建辉认为,中长期来看,产能过剩是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未来运营的主要基调。即使环保成本不增加,市场也会通过价格手段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因此,企业不能把经营环境的恶化归咎于日益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环保成本的增加只会加速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淘汰。整个行业的供需环境改善后,环保成本预计将转移到下游消费者身上。

放弃“一刀切”,探索双赢之路
法律的尊严在于它的实施。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比较健全,问题的关键是“执法不严,大量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没有得到遵守。”

政府部门之间不仅有横向博弈,还有纵向管理博弈。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这种困境下,企业普遍处于遵守新环保标准的两难境地,许多企业选择了暂时观望。

“一方面,我尽一切可能筹集资金,尽一切办法在技术上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另一方面,看看其他人是否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如果我符合标准,而你不符合,我会不会赔钱?此外,如何处理不符合标准的地方政府,可能会抱着不责怪公众的心态,观望,或一步一步地实施。”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相关产业链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放弃的痛苦,如何安置就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也是政府、企业和人民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的环保标准非常严格。如果严格执行,很多企业都会完蛋。是循序渐进,给企业一定的宽限期,还是政府在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徐向春认为,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全面实施环境保护法律非常困难,否则会带来税收、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何建辉还认为,简单的“一刀切”的做法不能解决当前的困境,需要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首先,政府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改变过分依赖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其次,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安装相应设备,提高气、水等排放物的环保水平,并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最后,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法》等政策的执行,但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强迫相关企业关闭。

“环境治理绝不是简单地关闭企业的问题。经济需要发展,人口需要就业。简单地关闭企业是不明智的。应该做的是有序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增长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新产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曹扬辉说道。

《环境保护法》与防止空气污染、废物排放和能源消耗标准相配合,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处罚、融资和税收引导行业优化升级,积极引导行业并购做大做强。淘汰落后的小煤焦钢铁企业。”程认为,企业应通过技术进步、资源整合、降低能耗、并购等手段优化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力,积极配合国家进行环境治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平衡。

邢正期货的研究员林晖建议,首先放弃污染的老路,污染治理,走环保和产业转型的“一体化发展”之路;借助现代科技成果,促进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环境治理的“双赢”;它还可以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使之成为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标题:黑与蓝的较量:煤焦钢的囚徒困境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5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