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0字,读完约3分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央行的利率控制框架。分析师指出,利率市场化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未来银行业利差将继续收窄是大势所趋。商业银行必须加快业务转型,摒弃以往“享受利润、蚕食息差”的盈利模式。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不久前,央行宣布将从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的基准利率。在去年11月21日央行降息三个月后,央行宣布降息。许多券商分析师预测,存款保险制度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到位,为利率市场化后的行业竞争提供安全的缓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说,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利率已经调整了两次,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在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三个问题:第一,银行存款成本的上升会促使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上升或过高;其次,银行利差缩小,盈利能力下降;第三,风险偏好发生变化,信用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增加。

专家表示,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表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快。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存款利率是其成本的硬约束。面对不断扩大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风险定价的自主性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因此,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应逐步放弃“浮到顶”的存款定价策略,转向存款差异化定价,并根据自身债务成本和客户结构灵活定价。

中小银行寻求政策支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银行(601169,古坝)董事长严最近征求了全国120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意见和建议。中小银行的监管分类、业务准入、税收政策和融资渠道等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小银行产生巨大影响。

对此,建议加大对大、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科学、动态的市场化分类监管,采用以资产规模、资本实力、管理能力、监管评级和业务复杂程度为主要标准的动态监管模式,使各类银行都有机会“出彩”,促进银行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此外,要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中小银行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建议从巩固银行业改革成果、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制定更加市场化的准入标准,相关部门尽快取消现行政策中不利于中小银行发展的不公平条款,给予中小银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和差别化政策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监会最近表示,正在研究向银行发放证券许可证。分析师表示,尽管监管部门没有明确时间表,但对于银行来说,从事一些经纪业务将对未来业务结构转型和混业经营大有裨益。
标题:银行业息差收窄大势所趋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5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