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2字,读完约3分钟

春节后基本面的改善低于预期。结合近期市场指数的疲软,市场的主要担忧是:自国内货币政策放松以来,基本面的改善似乎收效甚微。这是否会导致市场驱动因素从分母到分子的转变,而疲软的基本面将压倒市场,导致时间和/之间的大调整。

预期趋乐观大盘股料走强

每个人的担忧都源于对历史的追溯——2008年和2012年的案例是最容易比较的。2008年的经历使“政策底部——股市底部——经济底部”的投资模式深入人心,给我们留下了“只要货币政策宽松,股市就可以偏左,经济好转后再买股票就太晚了”的经验。然而,2012年的货币宽松周期颠覆了投资者以往的经验,给每个人留下了新的经验:“政策放松后,要看政策是否有效。如果政策放松不能带来经济复苏,那么股市就会下跌。”

预期趋乐观大盘股料走强

回顾去年11月以来的货币政策放松,除了第一次降息外,市场指数在下一次RRR降息和降息中都表现疲软。这使得每个人都更愿意将2012年的经历与现在进行比较。因此,许多投资者认为,去年第一次降息带来了股市估值的上升,而“分母因素”是当时的主导市场;然而,如果政策放松没有带来根本性的改善,那么“分子因素”将成为主导市场并抑制市场指数。

预期趋乐观大盘股料走强

但是,2008年、2012年和当前的货币宽松周期,每次的背景都不一样——2008年是“增量经济”模式下的货币宽松周期,2012年是从“增量经济”向“股票经济”过渡的“下一步”阶段,当前的货币宽松周期已经是“股票经济”模式。因此,在“股票经济”的窄幅波动模式下,分母因素可能会长期主导市场。

预期趋乐观大盘股料走强

再回头看,或许1996年至1999年的货币宽松周期与目前的更为相似。关键词是低通胀、疲弱的基本面、长期货币宽松和深化改革。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深化改革之中。如果我们回顾1996年至1999年的经验,我们将从2008年和2012年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第一,当时“股市底部”在“政策底部”之前:1996年5月首次降息,但市场指数自1996年初以来已经稳定并反弹;其次,当时“经济底部”终于出现,货币政策在“经济底部”出现后不再放松(货币政策在1996年开始放松,但工业增加值在1999年11月才见底,此后货币政策不再宽松);第三,股市在出现“经济底部”后继续上涨,并在2001年推出“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计划”后开始进入熊市。从1996年至1999年整个时期的经验来看,持续的货币政策宽松带来了股市的长期上升趋势(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调整,即1996年12月的第12枚金牌带来了股市一个月内30%的跌幅,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带来了股市两年的震荡)。

预期趋乐观大盘股料走强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股市环境与1996-1999年非常相似,同时也面临着比当时更好的政策监管环境和国际环境。因此,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对市场更加积极!就风格而言,我们倾向于再次从小盘股回归大盘股,并推荐价格敏感的传统行业,如化工、煤炭和有色金属。

标题:预期趋乐观大盘股料走强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