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7字,读完约2分钟
记者近日在采访江苏90多家各类企业时了解到,企业家普遍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宏观经济和个体企业的更好发展,但也希望除货币、税收等“硬政策”外,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改善“软环境”。

在新产品大规模生产之前,“李鬼”已经上市销售——许多企业家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在国家层面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让耐得住寂寞的企业获得应有的回报。

“目前,集团拥有100多项专利,其中包括40项发明专利,但目前我们不能期望仅仅通过专利来保护我们的权益。”南京中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安表示。

“我们已经是全省最大的创意产业园,今年的发展前景会更好,但我们对侵权行为仍然是哭笑不得。”盐城东方创意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表示,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的命脉,但一款产品经过精心开发,仍处于打样阶段,周边地区也有相同的产品在销售。

不少企业受到“李鬼”的骚扰。南京夫子庙洛可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表示,该公司去年10月推出“55度杯”并申请专利,但该产品一直被“模仿”,侵权行为从未停止。

庞等企业家表示,从许多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山寨”是必由之路。例如,日本在通过了专利法之后,真的转变了,走上了原创之路。近年来,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希望今后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尽快结束“山寨之路”。

企业家在期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更加精确有效的政策引导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南京迈瑞医疗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根苗表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R&D的投资占其营业收入的10%。“我希望国内相关机构在设定投标门槛时会更加合理,不要迷信国外产品来反映国内企业的创新。鼓励。”东风大岳企业副总经理谢子生表示,过去,一些企业更愿意加入房地产等快速赚钱的行业。现在这种氛围已经被扭转,但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使企业有耐心慢慢赚钱。

“创新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荣誉或专利。有必要避免在华而不实的项目上使用政策和资金。”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驰表示,江苏在支持企业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部署和具体工作,但企业界仍期望用更具前瞻性、更贴近实体经济具体要求的指标来衡量创新主体和项目,以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促进产业升级。

受访企业家认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企业的性质、规模甚至区域差异仍然存在“硬障碍”和“软门槛”,期望有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竞争环境。

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闫涛表示,作为民营企业,理论上他们可以干预水利和铁路行业,但全国建筑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基本上,它仍然是中央企业的天下。总的来说,私营企业的生存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我希望站在一个更公平的平台上。”

江苏韦森精锻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敬民表示,当年作为国内领先的自行车零部件企业,从地方国有企业转型为民营企业,进入R&D生产汽车零部件,现已发展成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目前的状况离不开国家对民营企业的鼓励和支持,但在某些方面,需要更加公平的待遇。例如,社会一直关注锻造工人的提前退休,但有政策规定国有企业员工可以提前五年退休,而私营企业却不能,对此他“无法理解”。

许多民营企业家表示,希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获得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安全的法律环境和舆论环境,以肯定和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一些企业家还报告说,由于企业规模、行业类型、甚至企业家所属群体等因素,他们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尤其受到歧视。

江苏傅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维平表示,在整体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江苏仍能保持稳定发展,这有赖于相对完善的地方经济政策。然而,在实践中,大企业仍然更受“青睐”。例如,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
标题:江苏企业创新饱受“李鬼”之苦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6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