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8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以制作烟花闻名的上市公司“熊猫烟花”宣布计划更名为“熊猫财务控制”,这一消息立即成为网络金融概念股的热点,引起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注,并两度发函询问。4月2日,公司再次发布补充公告,详细说明了互联网金融等业务运营发展计划,并透露大部分烟花业务处置将于今年完成。

熊猫烟花并不是一个特例,它改名成为热门概念股。根据wind的数据,自2015年以来,多达55家上市公司已更名其股票。除了st(特殊待遇)的客观因素外,还有30多家更名公司。不仅如此,在a股市场上,还有很多公司故意更名。例如,海隆软件最近将其名称改为“2345”,因为它收购了一家游戏公司;以前,因为股票代码是“000007”,所以直接改名为“07股”。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更名属于企业的独立行为,目前其成本很低,很容易被企业滥用于各种目的。

与低成本相比,上市公司更名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根据Flush的统计,上市公司更名公告后,30天平均增持股份为10.07%,20天增持股份的概率为68.57%。例如,爱思股份更名为“优久游戏”,从3月13日开始持续上涨,几天内上涨了31.45%。

由于部分公司更名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误导投资者甚至内幕交易,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认为,上市公司关于股票简称更名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判断。个别公司出于炒作题材的动机而故意披露题材信息,相关风险和事实依据没有完全披露,从而故意为空市场留下巨大的炒作空间。

一些专家认为,股票简称具有一定的对外宣传性,特别是当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时,通过更名股票简称向投资者传达错误的价值取向,会严重损害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需要监管机构的干预和有效监管。建议交易所等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积极介入,加强信息披露,如询证函等。
标题:上市公司“任性”改名引监管层关注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6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