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8字,读完约4分钟

◎每个实习记者吴都是成都人

福寿园、福成五峰的流行背后是殡葬业资本的热望,但a股市场“第一殡葬股”的名称也暴露出殡葬业投融资的尴尬。

殡葬业对私人资本的态度是什么?3月25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发展报告(2014 ~ 2015)》(以下简称《报告》)明确指出:“探索殡葬领域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编写本报告的民政部101研究所是中国民政部直属的事业单位,是中国殡葬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公益性研究机构。近日,国家商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报告》主编、民政部101研究所所长李博森,就民间资本进入殡葬行业的作用和问题进行了探讨。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行业投资历史严重负债

据《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统计,2013年,全国殡葬服务机构总数为4382家,比两年前增加279家;有1,784家殡仪馆,比两年前增加了39家;有1506个墓地,比两年前增加了100个;总体投资仅比两年前增长了5.9%。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3月25日发布的“报告”还指出,中国在殡葬服务方面的投资严重负债。

例如,李博森表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的投资有所增加。然而,2013年,地方政府在殡葬基本建设上投资约30亿元,不仅低于其他民政专项投资,也低于公共卫生、文化、教育、残疾人事业等公共服务的投资。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李博森在《报告》中还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殡葬公共服务缺乏有效供给的现象已经正常化。除了长期缺乏国家对殡葬公共产品的投资外,重要的是政府没有建立有效的殡葬投融资运行机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李博森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县级市通常会规划一个公益性公墓和一个经营性公墓。但是,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到政府财力的限制,缺乏对基本公共殡葬服务设施的规划和投资,殡葬服务设施落后,设备落后,缺乏公益性殡葬设施,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殡葬需求。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地方政府对殡葬设施的投资仍然是杯水车薪,难以从质量上改善殡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此外,殡葬专项规划的相关内容落实不到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李伯森指出,我们必须积极呼吁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鼓励私人资本适度参与

近年来,殡葬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所谓的“殡葬垄断”、“殡葬暴利”和“死不起”。

北京工业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研究所的王国华教授在报告中写道,由于限制殡葬用地的政策,一些城市缺少墓地,一些城市公共资源的过度商业化开发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和对殡葬行业的各种批评。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如何打破垄断,如何平衡我国殡葬公共服务的供需,如何打破暴利机制?李伯森建议,要积极探索殡葬领域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为了打破殡葬行业的垄断,李博森认为,顶层设计应该探索公共殡葬服务机构的分类改革和重组。打破殡葬行业的垄断和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权利、机会和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适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殡葬服务机构改革,为社会资本进入创造条件。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至于社会资本的参与形式,李伯森表示,可以探索独资、合资、合作、合资、租赁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此外,在价格机制中,其他延伸和选择性的殡葬服务受政府指导价或独立定价。

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目前社会资本做了哪些有益的尝试?李博森告诉记者,以全国有26个连锁公墓的福寿花园为例,通过股票市场筹集社会资金,实施规模化经营,探索绿色殡葬方式,弥补了国家投入不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过,他也指出,上海福寿园的墓价很高,应该还给公益和平民。

标题:李伯森:"殡改"欢迎社会资本探索多元投融资机制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