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2字,读完约4分钟

上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提交了2014年的成绩单。据统计,2014年,五大银行实现净利润9273.07亿元,同比增长7.5%,全行净利润增速回落至个位数。同时,银行业信用风险持续上升,不良贷款率超过1%。未来,随着民营银行的开放、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银行业将全面进入市场化时代。

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降低利润增长率有利于重组和促进转型

去年,各银行净利润增速均降至个位数,而2013年,只有交通银行净利润增速为个位数,2014年银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净利润下滑的原因首先是工行现在的利润总额很大,2014年的利润相当于2000年后8年的利润总额,基数太大,不能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其次,银行业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特征。目前,中国经济“三相叠加”,银行业也将进行相应的周期性调整。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比如去库存化和产能削减,一些风险会被传递给银行。银行需要利用准备金消化这些不良贷款,稳定资产质量,这就要求银行支付更多成本。第三,金融改革正在加速,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将对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从银行业的发展约束来看,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更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使中国银行业无法也不应该走大发展、大剥离的粗放型发展道路。目前,适当降低资产和利润增长率有利于银行业向优质高效的集约化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水平和拨备覆盖率远远高于国际同行。它有充分的实力和信心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置和核销,积极降低利润增长目标,轻装上阵,从而更好地调整结构,促进转型,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张说。

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风险总体可控

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调整的影响,资产质量压力已成为银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5%,比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

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这一变化也反映在五大银行的年报中。五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上升,均超过1%。“不良贷款的上升与经济周期有关。目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下行压力,银行不良贷款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充足的风险准备金并未对资产质量造成压力。”农行风险总监宋先平表示,去年不良贷款率出现反弹。新增不良贷款中,中型企业增加较多,也出现了几个贷款额度较大的客户,需要关注。

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然而,银行业整体风险补偿能力较强。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银行业信用风险减值准备充足。截至2014年12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32.06%,处于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资本充足率继续保持高水平。截至2014年12月末,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6%,比年初提高0.61个百分点。

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挑战不小

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随着民营银行的开放、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和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将完成“最后一次飞跃”,这将给银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银行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导致银行存款成本上升,预计这将导致上市银行年净利润下降约2个百分点。

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3月31日,《存款保险条例》颁布,并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实际上给了普通储户一个用存款进行投票的选择。综合实力强、安全稳定、服务高效的银行将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下,主要依靠价格吸引存款的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更大的资本成本压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行的资本成本和管理成本,这将推动我行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我行的宏观研究、战略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成本控制、技术运营和国际化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软实力的其他方面则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约束。”张对说道。

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面对挑战,银行业积极应对。张介绍说,从2014年的情况看,在经济增长放缓、利率市场化加快的背景下,我国上市银行适时进行了战略和结构调整。例如,四大工农银行都增加了海外和零售银行业务。2014年投资、海外资产平均增长率和净利润分别达到27.8%和43.3%,远高于集团资产和净利润的单位数增长率;个人贷款平均增速达到14.1%,比企业贷款高5.4个百分点。

标题: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