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4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林)昨天,中国保监会针对近期p2p平台上出现的“保险欺诈”现象发布公告,揭露了两种常见的方式:冒充保险公司员工销售p2p产品,承诺p2p产品高回报;诱导保险消费者质押保单。中国保监会提醒投资者通过正式渠道购买理财产品。

中国保监会在“p2p平台风险防范网站”上发布了消费者提醒,称近期有少数p2p平台招募了大量原本是保险公司个人保险渠道的保险从业人员冒充保险公司员工,引诱消费者投诚后购买p2p产品;或者承诺p2p产品高回报,并诱使保险消费者承诺保单。

中国保监会揭露了“p2p平台”最常见的非法手段:首先,以保险公司员工的身份销售p2p产品。少数从事保险销售或熟悉保险销售的p2p销售人员冒充保险公司员工,以骗取保险消费者信任为借口赠送礼品或升级保险单,然后获取保险消费者的保单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以诱使消费者在退保后“升级”购买p2p产品。

其次,它承诺p2p产品的高回报,并诱使保险消费者承诺保单。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p2p平台上的销售人员违规承诺给保险消费者高回报,规避产品风险,说服保险消费者质押保单,并将质押贷款作为投资资金投入p2p平台。如果p2p平台销售人员声称公司开发的“保单收入补偿产品”的年回报率为18%,甚至超过20%。在如此高的收入下,保险消费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诱惑。

中国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保险销售人员在向投资者销售所谓的p2p或其他非保险理财产品时,应保持警惕,注意核对相关凭证。根据中国保监会2014年11月18日发布的《关于严格规范非保险金融产品销售的通知》,未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保险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不得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保险销售人员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必须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其次,金融产品必须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企业推出的各种金融产品将通过银行、特定网站或专业金融顾问出售,提醒大家不要随意相信所谓“好人”的推荐。

此外,防止非法集资的风险。保险理财产品的年化回报率一般只有4%-5%,但与其他行业理财产品相比,保险理财产品也承担一定的保险责任,保险消费者在理财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保障。承诺高回报是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筹资,往往可以在筹资的初始阶段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并在筹资达到一定规模后秘密转移资金。绝大多数保险消费者不应该因为一时的“贪婪”而受骗,并警惕以p2p名义非法集资。
标题:保监会曝光P2P平台“骗保”手段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47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