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1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研究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月1日联合发布的数据,2015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2%,比上个月略有上升0.1个百分点;中国非制造业企业活动指数(被视为非制造业pmi)为53.2%,较上月略微下降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3.2个百分点。

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持续上升,连续三个月处于繁荣区。尽管非制造业的pmi略有下降,但在繁荣区仍保持平稳运行。这两个指数都释放出市场需求已经稳定的积极信号,表明中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专家表示,这两项指标表明,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保持了平稳上升的格局。从行业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对制造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业总体增长趋势保持不变,表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

制造业需求反弹
面对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增长的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协调,为经济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研究中心高级统计师赵清河表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生产和市场需求均略有回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9%和50.6%,分别比上个月上升0.3和0.4个百分点。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介绍,5月份pmi较上月略有上升,主要分项指标略有上升,特别是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标明显反弹,表明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市场需求趋于改善,生产形势稳步上升,企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经济增长基础趋于巩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考虑到pmi指数的表现,考虑到近期有许多稳定增长的政策,政策效应在未来还会继续出现,经济增长已经从下降走向稳定。

据一些专家介绍,尽管pmi子指数中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格指数低于临界点,但已经连续四个月上涨,采购价格与ppi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种上升势头将传导至ppi,这将有助于中国价格在后期的稳定运行,并进一步消除市场对通缩风险的担忧。

在需求上升的同时,制造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赵清河认为,高技术制造业的绩效优于制造业的整体水平,表明高技术制造业在制造业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非制造业趋势稳定
与此前制造业跌破临界点相比,中国非制造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速度。赵清河表示,今年以来,中国非制造业pmi一直运行在53%至54%之间,表明中国非制造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5月份扩张速度略有放缓。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金彩认为,5月份非制造业pmi在53%以上,市场趋势稳定,有利因素进一步释放。“新秩序指数的反弹有利于市场需求的稳定,特别是建筑业需求的明显增加,预计将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他说。

有专家表示,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中国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了相关建设项目的审批,建筑市场需求的释放效应正在显现。此外,房地产市场信贷政策的调整和购房限制的放松,加速了住房企业的去库存化,有利于市场需求的恢复。

投资和出口增速下降,消费稳定运行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稳定器”。5月份的非制造业pmi显示,零售、信息和旅游消费活动表现良好,反映出终端消费能力依然强劲。最近,中国继续推出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随着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消费领域将稳步前进。

服务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0%,连续两个月上升,表明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专家表示,服务业“加速”发展表明,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主导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

压力仍然存在,需要积极应对
赵清河指出,尽管5月份制造业pmi略有上升,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中国制造业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调查结果显示,资金短缺、市场需求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仍然是目前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制造业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低于临界点,进口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下降。

有专家表示,与大企业相比,我国小企业仍面临经营压力,发展仍面临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成本高的困扰,需要财税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武威认为,总体而言,需求的改善和价格的反弹预计将对经济运行产生积极影响。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市场需求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新订单指数仍在49%左右。仍需继续挖掘市场发展潜力,培育市场需求基础,充分发挥非制造业特别是服务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效应,增强其在促进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标题:市场需求回升 经济运行逐渐企稳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2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