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2字,读完约3分钟
《时代周刊》评论员沈阳
据《福布斯》杂志5月26日报道,美国迪斯尼公司的主要电影《明日世界》在欧美首映后遭遇惨败,乔治·克鲁尼和菲利普·布拉德利·伯德主演的科幻电影登陆中国影院,其导演希望在中国市场翻身,以减少1.9亿美元的支出损失。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有很多表现平平的电影可以在中国获得高票房。例如,像《逃离大海啸的鲨鱼口》和《敢死队3》这样在其他地方不受欢迎的电影,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环太平洋(601099,分享它)》和《异形战场》在中国的播出,让投资者没有损失,至少减少了一些损失。

为什么一些美国“烂片”能在中国变腐朽为神奇?这至少涉及两个因素。
首先,文化差异使得不符合美国公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很容易在中国“畅销”。我的上帝,在印度人看来,是一部糟糕的电影。然而,它之所以引起共鸣并繁荣,是因为它敬畏表达宗教信仰,指责那些利用宗教来满足自己自私欲望的人,并表达中国人对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不满。美国人不喜欢《变形金刚4》和《忍者神龟:变异时代》。原因是《变形金刚》中的每个机器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后来,其系列电影的过度修改偏离了原有的主题和情感脉络。在中国市场,这是一部机器人战争电影,有特效,好车,性感美女和帅哥。就这样。对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后的中国观众来说,看《变形金刚4》可以唤起他们对卡通《变形金刚》持久的童年记忆。

第二,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不强,这是美国“烂片”能在中国“化腐朽为神奇”的深层原因。中国一年只能进口34部好莱坞制作的美国大片。美国观众已经习惯了特效电影。在混乱的价值观中,《复仇者联盟2:奥创时代》几乎不是一部好电影。就特效、演员的表演技巧和幽默而言,这部电影远不如《速度与激情7》有吸引力。然而,由于空的选择有限,以及国产电影特效水平的绝对落后,并没有影响这部电影在中国的热卖。

相关的逻辑很难说。美国“烂片”在中国的“热销”并不是因为这些电影不是“烂片”,而是因为它们遭遇了更多的“烂片”。中国女子足球队看起来比中国男子足球队好,并不是说中国女子足球队比中国男子足球队好,而是中国男子足球队遇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强大的男子足球队。

换句话说,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在电影业建立强大的软实力,就需要认真面对如何在一个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中,在最佳西方电影和最佳中国电影之间展开竞争的问题。

国产电影已经形成了集体“垄断”。从长远来看,中国电影业很难复苏。即使主流社会开始反感,“反日剧”仍然可以卖得很好,这是对中国电影人和中国观众的侮辱,也是对中国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而做出的巨大民族牺牲的严重亵渎。

特别是,有必要警惕一些谬误被理解为中国特有的美学,并从民族主义的角度证明它们的合法性。这将使中国人在自由开放的全球化时代陷入市场竞争的劣势。

《福布斯》杂志把美国“烂片”在中国的流行戏称为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因为这份刊物是美国的,我想强调一下魏源的经典名言“向外国人学习,控制外国人”,拒绝把西方人当成“野蛮人”,而是把每一个西方电影人都当成中国电影业的老师和竞争者的必要性。
标题:美国“烂片”何以在中国“化腐朽为神奇”?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2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