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4字,读完约3分钟
上海保险交易所的筹建作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调研和论证,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备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进入关键时期,并已提交申请计划。保险界人士希望上海证券交易所能在今年内获得批准。

目前,上海已经拥有股票、期货、产权等多种要素市场。,但缺乏保险交易。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最早于2010年正式提出筹建保险交易所。然而,与现有的证券、期货、黄金和大宗商品交易所不同,保险交易所不能完全脱离有形市场。业内人士表示,保险交易所是虚拟交易与实体服务、标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地方,也是数据测量和人类判断相结合的地方。

“正准备进入加速期,计划已有报道,我希望今年会有实质性进展的消息。”据上海保险业人士透露,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备组是由上海市金融办和上海市保监局联合推出的。主要负责人是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助理朱中群,他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备方案研究设计组组长。此人在银行和保险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从国际经验来看,保险交易是衡量一个保险市场是否发达的显著标志,本质上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制度创新,它可以重构保险市场中交易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制度效应,从而创造市场,促进发展。

在与许多保险专业人士交流后,记者了解到,全球保险交易的所有模式主要源自英国和美国。但并非所有的保险交易都是成功的。“1688年从咖啡馆起家的劳埃德保险公司被认为是保险交易所的起源。然而,此后由劳埃德在美国成立的纽约保险交易所,其“寿命”不到20年,最终以清算告终。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论证,我们不能轻易照搬照抄。”一位保险业的资深专家哀叹道。

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具体架构,监管当局一直保密,只说“经过广泛的调查和论证,已经取得了国内和国际保险的经验。”据熟悉国际保险市场的业内人士介绍,保险交易所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交易内容主要是财产保险、责任保险、意外保险、健康保险和再保险;交易主体包括符合成员资格的保险人和有特定保险需求的投保人;交易场所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网站;交易服务包括保险经纪、保险评估、会计法等专业服务公司和网络。

不管上海证券交易所最终通过什么样的落地方案,毫无疑问,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将在辐射全国、连接国际市场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由于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可以吸引国内外的保险资金和技术,这无疑将增强国际保险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保险业人士预计,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后,将对保险市场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一个直接的表现可能是聚集更多具有相应专业和技术专长的新保险实体,如航运保险、再保险和其他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专业公司和中介。从欧美保险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保险交易所是吸引国际高端保险机构和试点培育新保险机构的有效场所。

二是促进区域性再保险交易和定价中心的形成,成为巨灾保险发展的重要载体。此外,鉴于证券交易所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平台的特点,有望推进保险产品登记制度的改革。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可能为投保人提供一些量身定制的保险产品。”

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备进展,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相关机构都给予了密切关注,难以掩饰其急于尝试的心情。“除了产品创新,我们希望在交易规则上看到更多创新。从国际经验来看,成功的保险交易所有一套竞争性的交易规则作为支撑。”
标题:上海保交所筹建方案已上报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zx/5389.html
